历史

落后的游牧民族制刀技术为什么比汉朝高?探索镔铁的发展史!

  落后的游牧民族制刀技术为什么比汉朝高?探索镔铁的发展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孙大圣的如意金箍棒,是《西游记》里耀眼的兵器。原著介绍金箍棒的来历:太上老君用九转镔铁炼成,交给大禹用以治水,称作定海神珍铁。

  原文:

  棒是九转镔铁炼,老君亲手炉中煅。禹王求得号神珍,四海八河为定验。

  中间星斗暗铺陈,两头箝裹黄金片。花纹密布鬼神惊,上造龙纹与凤篆。

  无独有偶,《西游记》还有一件兵器,也是镔铁打造,知名度仅次于如意金箍棒!没错,正是猪八戒的九齿钉耙!

  《西游记》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原文:

  此是锻炼神镔铁,磨琢成工光皎洁。老君自己动钤锤,荧惑亲身添炭屑。

  镔铁究竟是种什么金属,竟被《西游记》抬到如此至高无上的地位?

  古代诗文、佛经和小说经常提到镔铁,但大多是只言片语,目前还没有关于镔铁的专门著述。笔者按照朝代顺序对资料做了一个整理,一起来揭开镔铁的神秘面纱。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刀

  ——西汉·镔铁初现——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王恢出使匈奴前敬献给汉武帝一把削铁如泥的匈奴宝刀——径路。汉武帝刘彻看后很是震惊,派张骞出使月氏国,带回了锻炼精钢(后世给这种精钢起名为镔铁)的技术。历史上张骞出使西域的诱因,真的跟汉武帝寻找精钢技术有关吗?

  有人质疑,落后的游牧民族匈奴,制刀技术怎么会比汉朝还高?

  中国铁器时代发生较晚,战国兵器仍以青铜为主,秦陵兵马俑的武器即是证据。

  制铁技术的真正重大突破是在西汉。西汉时期中国才进入大规模应用铁器的时代,这可能与汉武帝开辟西域交通,引进西域(包括伊朗、印度)钢铁技术有关。

  法国学者Canbul指出∶阿富汗(即大月氏/贵霜)产西方人所说至珍贵之“印度钢”。至良之剑,则铸自波斯、叙利亚(大马士革刀/剑)。古代印度钢,驰名四海,人争求之。

  科技史学家冯家升的著作指出∶汉晋以来,中国所说之镔铁即精钢,亦即来自西域波斯之印度钢。这些史料,就是《汉武大帝》中张骞从大月氏(阿富汗)获取精钢炼制技术的史料根据。而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根本原因是为攻打匈奴寻求盟友,寻找精钢技术可能是次要任务之一。

  ——南北朝·波斯物产——

  南北朝时期,“镔铁”一词是第一次出现。《魏书西域传》记载“波斯国,土地平正,出金、银、石、珊瑚、……金刚、火齐、镔铁、……等物。”。这里只是提到了“镔铁”一词,就没有更多的记载了。

  ——隋朝·镔铁法器——

  “镔铁”最早文献记载于隋代的《不空索咒经》,其中“”读作“juàn”。它收录于佛教经典《大藏经》中“若欲破他所作咒咀,作其人形象,或面或泥或蜡,当以镔铁为刀,段段割之…”,可看出在当时佛教认知中,镔铁是斩断邪祟的法宝。但也仅这一个文献提到镔铁。

  ——唐朝·镔铁释义——

  《周书》“波斯国,…又出白象、师子、大鸟卵、…金刚、火齐、镔铁、铜、锡”,是镔铁最早的史书记载。惠琳《一切经音义》“镔铁:上音宾,镔铁出罽宾等外国,以诸铁和合,或极精制,铁中之上者。”则是镔铁最早的词义解释,其中罽(读作“jì”)宾就是指西域。当然唐朝也是最早将镔铁写入诗中,如元稹“金刚锥透玉,镔铁剑吹毛”赞颂了其锋利。根据这三个最早,可以确切地说,唐时镔铁就已经传入中国了。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刀

  ——宋朝·昂贵的镔铁——

  《宋史·食货志》记载:“互市舶法……通货易,以金、银……镔铁、鼊(读作“bì”)皮、瑁、玛瑙、车渠、水精、…等物。”由此可见宋代,镔铁是和金、银等一样重要的贸易品,在当时应该已经出现较多了。再加上南宋《云烟过眼录》提到了“金水总管造”镔铁小刀,而这是最早有关带花纹镔铁刀的记载。可以说在这时,镔铁是在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元朝·镔铁局——

  《元史·卷八十五》记载“镔铁局,秩从八品”,

  官方建立了镔铁局,组织锻造镔铁,表明镔铁很受政府的喜爱,在当时中国应该已经很普遍了。当然元朝对于镔铁的崇拜喜爱,不止体现在正史记载中,在小说中也有深刻的体现。《水浒传》中,张青送给武松的两口戒刀,以及花和尚鲁智深使的六十二斤重的水磨禅杖,都是用镔铁打造。且除兵器之外,小说里一些要紧人物身上更有些青霜镔铁盔、连环镔铁铠之类的器具。因此,元代应非常欣赏镔铁。

  元朝是镔铁的繁荣期。蒙古帝国三次西征,从中亚大马士革地区掳掠了大批武器锻造工匠,编为匠户,为朝廷效力。匠户人数众多,包括中原本地工匠,以及被蒙古征服的周边地区能工巧匠。匠户必须父传子承,保持手艺传承。匠户制度一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才告废除。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刀

  ——明朝·神兵利器的代名词——

  《明史》记载刘綎“所用镔铁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刘大刀”,

  刘綎是明朝杰出的抗倭将领,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身携带者一把重百斤的镔铁刀,所以当时的人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刘大刀。

  《西游记》里孙悟空、猪八戒的兵器,也是用镔铁打造,可见在作者心目中,镔铁是极厉害的兵器材料。

  匠人工坊镔铁/大马士革刀

  ——清朝·写入字典——

  毛奇龄《古今通韵》对镔铁进行了非常简洁的释义“镔:铁名”。而至近代晚清时期,这种局面有所改变,《中华大字典》“镔:精铁,为刀甚利者也”,《辞源》“镔:铁之精者,为刃甚利”在原来“利”的基础上加入了“精”的含义。

  ——民国·上谷刀坊——

  1917年,元朝匠户后人创办“上谷刀坊”,采用折叠锻打工艺制造镔铁刀剑,在直隶一带颇有名望。“上谷刀坊”,就是今天匠人工坊的前身。

  所谓镔铁,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手锻大马士革钢,是以优质的高碳钢为基础材料,经过层叠、加热、折叠,反复锻打而成的合金钢,具有坚硬、锋利、刚柔并济等特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经过反复锻打的大马士革钢刀,钢铁层叠交缠,刀身上布满蜿蜒曲折的花纹,有的如水波,有的似玫瑰,有的像羽毛,变幻莫测。

  古人对镔铁的记述大致可以总结为三点:第一,来自中亚波斯一带。第二,刚柔并济,性能极佳。第三,有花纹,《西游记》描写如意金箍棒“花纹密布鬼神惊”,《水浒传》称“雪花镔铁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