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太平天国为什么不全军直扑北京取得胜利呢?

  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后来其结局是被清廷剿灭。那么,他们为何在有机会的时候不直扑北京一鼓作气拿下北京呢?

  1853年3月19日,洪秀全等率领的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进行北伐。

  当年5月,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2万多人从扬州出发,一路北上。太平军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地区,所向披靡,前锋一度打到天津西杨柳青,让清廷大感震动。北伐部队也不断扩大,这支出发时只有2万多人的部队,最多时达到了4万多人。

  遗憾的是,北伐军在占领静海和独流镇后,固守待援,陷入僧格林沁数十万清军的重重包围。时值隆冬,军资匮乏,援军又久等不至,无奈之下,北伐军选择突围,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最终全军覆没。太平军首领林凤祥、李开芳等先后被俘,被押解到北京,凌迟示众。

  太平军北伐功败垂成,抒写了中国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页。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一支2万多人的部队,就能顺利打到天津附近,洪秀全为何不全军直扑北京,一鼓作气推翻清朝统治呢?

  难道,洪秀全不想一鼓作气推翻清朝统治?

  想,很想,非常想。

  我们来看,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所率领的2万多北伐军,有相当多是洪秀全从金田起义带出来得两广客家子弟,战斗力很强,几乎就是洪秀全的家底。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更是从金田起义就追随洪秀全的百战之将。洪秀全敢于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就投入这么多的家底,应该说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然而,想归想,做归做。不管怎样,洪秀全的这次北伐,更多算是一次试探性的军事行动。毕竟,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就不可能将所有的力量投入到北伐中去。那等于将所有的鸡蛋装进一个篮子。一锤子买卖,从来就不是精明的生意人所为。因此,洪秀全派遣一支不大不小的精锐部队,摸一下北方清朝军队的底子,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当太平军陷于清军的重重包围之际,洪秀全为何不迅速派遣援军北上呢?

  这很大程度上,可能要归结于北伐军的进展太顺利了。

  1853年5月,太平军才从扬州出发,短短3个月,他们就到穿过了安徽、河南两省,抵达天津附近。扬州到天津,直线距离1700多里,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还要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北伐军的行动堪称神速,远远超过了洪秀全等人的预计。

  而且,古代信息传播非常缓慢。当北伐军抵达天津附近后,洪秀全才获知信息,着手准备援军。1854年1月7日,太平军将领曾立昌率1万余人出发北上。

  曾立昌也非等闲之辈。林凤祥等北伐后,曾立昌受命镇守扬州,多次击败江北大营围城清军。杨秀清认为曾立昌坚忍不拔,有大将之才。

  曾立昌所率援军动作也不缓慢,他们经河南永城、夏邑渡黄河,由江苏丰县入山东北上,于3月15日攻克临清,离北伐军所在的阜城仅200余里距离。然而,当清军前来堵截时,曾立昌竟然放弃了援助北伐军的行动,弃城南撤,最终被清军剿杀,曾立昌本人跃马跳入黄河,壮烈牺牲。

  洪秀全的援救行动就此终结,继续派遣援军也无意义。等待北伐军的,就只能是全军覆没的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