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刘伯温是什么下场?朱元璋为什么不让他全身而退?

  朱元璋为何不让刘伯温全身而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

  历史上,刘伯温可谓是智慧这样一个词语的存在。但是,他的下场却并不怎么好啊。结合诸多历史资料,今天小编就刘伯温在历史变化的洪流中不能全身而退的原因做出以下分析。

  第一,刘伯温此人很有才华,在古代,最高统治者面对这样的人物,无非就是两种态度,一是重用他,让他为自己效力,另一种,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啦。有才能的人如果不能为自己所用,让他存在就是一个不定时的炸弹,因为这样的人如果为他人所用势必会造成对自己地位的威胁。

  要是一般的有才能的人不为自身所用也就罢了,刘伯温可是精通五花八门的奇门怪术,在古代封建社会当中,饱受迷信思想的洗礼灌溉的人们认为他绝对是一个很难对付的人物,这就存在一个值得人们斟酌的原因了。

  第二,刘伯温虽然很有才能,也得到很多重视然后进官加爵辅佐朱元璋实现大明朝的建立,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却不受其他人的待见,为啥嘞?与协助刘备共建蜀国的诸葛亮不同的是,刘伯温性情耿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即使一个再有先见之明再有卓越才能的人物,也应该将“为尊者讳,为贤者隐”为人处世的交际理念了然于心,否则就像当今我们所看到的高“智商”低“情商”的人一样在社会上是混不了多久的。

  简单举一个例子,胡惟庸当上左丞相其实是违背了刘伯温的看法的。并不是说朱元璋没有咨询刘伯温的意见,恰恰是咨询了,于是乎做出了这些决议的。众所周知,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巨大努力才成功的统治者们对于江山往往是十分谨慎小心的,诸如雍正还有朱元璋等等,当朱元璋询问刘伯温看法的时候,刘伯温直言胡惟庸的坏话,再加上朱元璋本人对刘伯温的顾虑,自然对他的看法有所歧义啊。

  相比之下,朱元璋认为胡惟庸较为可信,所以即使是在冒着先见之明的刘伯温强调此人并不合适的风险之下,朱元璋把胡惟庸立为了左丞相。这样一来,刘伯温不仅收到了朱元璋的提防,而且还得罪了胡惟庸这一号人物,这也就成为了刘伯温后来不能全身而退的一大关键因素了。

  最后,小编想要讲的一点就是,刘伯温并不是只为明朝做过贡献,在元朝年间,他也曾担当重任,在某些人看来,在不同朝代中分别都做出贡献的人似乎底子就不是那么干净了,他值得被信任的程度也就降低了,或许这就是朱元璋对刘伯温始终抱有顾虑,而不能像刘备对待诸葛亮那般纯粹的原因了吧。

  刘伯温似乎也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想要趁来之不易回归故里的机会脱离官场生涯,但是朱元璋或是胡惟庸怎么会轻易让他离开呢,像是后来的胡惟庸利用刘基想要修建自己的墓地一事借题发挥诽谤刘伯温怀有谋反之心啊,还有民间关于胡惟庸毒死刘伯温的传闻等等都说明了胡惟庸对刘伯温的百般刁难啊。

  至此,后人应该学到教训,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