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理琪:在狱中捐款抗日的天福山起义领导人,
理琪(1908—1938),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员。
原名游建铎。1908年出生在河南省太康县大许寨乡游庄村的一个地主家庭里。1924年,16岁的理琪离开太康,到开封安德烈中学读书。在那里,他不仅刻苦学习,而且关心国家大事,课余饭后,常到图书馆去翻阅各种报刊杂志,对中国当时的政治形势了解得越来越多,更加痛恨封建军阀的祸国殃民,他渴望人民摆脱旧制度的束缚。
1925年,开封的革命形势进一步发展,共产党和共青团组织及其活动更加活跃。理琪在校学习期间接触到共产党人。4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受党的派遣,回家乡开展革命斗争。根据党的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方针,他参加了国民党太康县党部的筹建。为了革命斗争,这年秋,他又离开了太康县,到开封考入冯玉祥创办的西北军无线电学校。大革命失败后,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他仍留在国民党的部队中,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1931年春,理琪随国民党部队开往江西,在那里,为帮助苏区军民粉碎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做出了贡献。1934年,被派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
1935年,日本侵略者的魔爪伸向华北,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这年11月29日(阴历十一月四日),胶东人民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举行了大规模的“一一·四”武装暴动,但暴动被血腥镇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36年,理琪奉命来到胶东,恢复被破坏的党组织。他重建了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并被选为特委书记。这期间,理琪针对胶东的革命斗争形势,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措施。在他的领导下,文登、牟平、荣成等县的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1936年11月,由于叛徒告密,胶东特委机关遭到破坏,理琪不幸被捕。在济南监狱里,他受到了惨无人道的刑讯。但任凭敌人如何拷打、逼问,对党的机密他不吐露半个字。在狱中,他与赵健民、姚仲明等十几位共产党员取得联系,成立了党支部,捐款支援抗战,并进行绝食斗争。1937年11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1937年12月24日,胶东特委组织和发动了天福山起义,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理琪任司令员。从此,揭开了胶东人民武装抗日的序幕。在此影响下,莱阳、蓬莱、黄县、掖县和烟台都先后组织了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活动。为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特委将第三军整编为三个大队,健全了司令部并成立了军政委员会。理琪任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8年2月初,日军3000人自青岛沿青烟公路侵占了烟台等地。为打击日军的侵略凶焰,理琪率第三军到达文登、牟平交界的崔家口一带活动。牟平城是胶东有名的坚固城堡,有“铁打宁海州”之称。部队到达牟平之前,他已派便衣进城侦察,并设置了内线接应。敌人做梦也没想到我军会这样快地武装袭击他们。部队分三路进攻县城,很快打下了伪县政府,俘虏了伪县长、伪公安局长等七十余人,缴枪一百多支。部队撤退后,理琪等负责同志带领二十多人,在城南二三里路的雷神庙停下来休息,并研究善后工作。
2月13日,烟台的日军得知救国军攻下牟平时,立即出动大量兵力乘汽车迅速向牟平增援。由于救国军成立不久,缺乏训练和作战经验,担任后卫警戒的部队未能及时发出警报和有效地阻击敌人的奔袭,结果,天刚过午,敌人就包围了雷神庙。当日军的机枪架到庙门外向里扫射,并向庙内发起攻击时,理琪喊道:“同志们,坚守庙门,沉着迎敌,准备突围!”下午三点多钟,日军又从庙周围蜂拥而上,对雷神庙发起总攻。敌我之间只一墙之隔,有几位同志已负伤、牺牲。理琪不顾身负重伤,血流不止,继续指挥战斗。只听他坚定地喊道:“同志们,占住墙角,坚决抵抗!我们要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不幸,一颗子弹又打中了他的腹部。但他仍一手捂着伤口,一手拿着枪,断断续续地向大家喊着:“同志们,坚持……节约子弹!”几个人赶来照顾他,他却咬紧牙关,忍着疼痛,要大家赶快去对付敌人。同志们又连续打退了敌人的几次进攻。天黑时,外围部队赶来支援,在内外配合下,战友们背起负伤的理琪,乘着雪夜,胜利突围。此时,理琪已不省人事,大家只好先把他藏在一个村庄的草垛里。当部队派人赶回来接他时,理琪已经牺牲,时年30岁。
理琪牺牲后,当地中共组织和群众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文登县崔家口村。为更好地纪念理琪同志,1945年11月,当地党组织和人民政府又将他的遗体迁移至新建的栖霞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内。1962年,郭沫若写诗赞颂烈士:“天福英雄是理琪,献身革命国忘私。当年猛打雷神庙,今日高标宿星旗。万代东风吹海隅,一方化雨仰宗师。文登多少佳儿女,接力还须步伐齐。”这首诗生动地概括了这位党的优秀儿子、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光辉战斗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