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身份证:曾是特权的象征老百姓无资格佩戴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镇馆之宝——动漫版《清明上河图》里有一个细节:两名卫士在一条路口执勤,一位骑马的官员从身上摸出一只金属小物件,于是顺利通过。这个金属小对象叫“鱼袋”,里面装的是“鱼符”。“鱼符”者,即符号、标记,它就是宋代官员的“身份证”了。鱼符又称符牌,系用木头或金属精制而成,其形为鱼,分左右两片,里面刻有官员姓名、任职衙门、官职品位等内容。当时凡亲王和三品以上的高官所持鱼符,用黄金所制,以显示品位身份之高贵;次之为银质;低级官员则为铜质了。

  古代官员凭鱼符作为身份的凭证,《新唐书》中云:“符身鱼符者,以明贵贱,应召命。”到了明代,“鱼符”变成“牙牌”,牙牌是用象牙、兽骨或金属制成的小片,上刻持牌者的姓名、所事衙门及职务等,有点类似今天盛行的表明身份的名片或“工作证”。明代陆容《菽园杂记》中记载,“凡在内府出入者贵贱皆悬牌,以别嫌疑”,说明此时拥有“身份证”者已日渐增多。因为它们通常挂在腰间,故又称腰牌,古代小说里就不乏关于腰牌的描述。古代还有一种称为“门券”的东西,也用来表明持有者的身份。甚至古代的出家人——和尚与尼姑,也有“身份证”,它叫“度牒”或“戒牒”。《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武松犯了命案还敢招摇过市,不怕官府的人来找麻烦,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本度牒,恰如母夜叉孙二娘所云:“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大胆前去,看谁敢盘问?”不过花和尚鲁智深的戒牒是真的,而武二郎则是冒用他人度牒,幸亏那时没有照片!

  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出现户籍制;再向前发展,就需要“身份证”了,身份证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中国古代不仅存在户籍制,同样也有证明身份的必要——所以有了“路引”、“门券”抑或“鱼符”、“牙牌”之类证明身份的腰牌。不过古代毕竟科学技术太落后,比起今天具有防伪功能的身份证来,那些只能算“初级阶段”的“小儿科”了。何况古代的“身份证”只是达官贵人和僧尼等人的专利或凭证,普通老百姓是无缘佩戴腰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