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唐玄奘取西经,何止十万八千里

  唐高宗李治在上台的第四年,因为姐姐争夺家财,牵涉出一桩谋反案,不管你是亲王、公主,还是功勋世家,一个也没逃掉,全部被杀,其中房玄龄家族,彻底从中央除名。不过老房家的人,虽然官没了,但总算没有绝后,老大房遗直被罢官后,那个梁国公的爵位没了,成了平头老百姓,直到他孙子的孙子,才重新进入官场。作为案件的主角,高阳公主,她的形象在史书中,一直不大好,除了公主病严重,和大伯争家产之外,感情生活也是丰富多彩,最著名的,就是和辩机的爱情。辩机是大总持寺道岳法师的弟子,15岁出家,26岁那年,玄奘法师从印度回来,带来了大量正统佛经,收辩机为弟子,专门从事佛经的翻译工作。然而贞观二十三年,一个小偷被抓,彻底改变了辩机的命运,以唐代高僧的地位,在史书中,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个小偷,名字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在他的赃物里,出现了一个皇家御用的枕头,就是传说中的金宝神枕,这玩意是皇室专用,难道小偷胆子这么大,敢偷皇室的东西?

  办案的官员一查,坏了,这枕头不是从皇宫,而是从一个和尚那拿的,这和尚就是辩机,而枕头呢,是高阳公主的。

  唐朝风气开放,谁不有点风花雪月的故事,但那都是私底下的,被人曝光,这就不得了了,唐太宗亲自下令,把辩机给杀了。

  这是《新唐书》记载的故事,但是很多学者就不同意了,为啥呢?

  第一,当事人高阳公主,什么事也没有;

  第二,高阳的婆婆,就是那个醋坛子卢氏,这么彪悍的一个人,竟然没对儿媳说什么,房玄龄死前,还要高阳传话,找李世民进谏,劝皇帝不要去打高句丽了。

  房玄龄是书香门第,这么有伤风化的事,两口子竟然默认了,还把她当成了,和皇帝之间的桥梁,李世民呢,也没在意,依旧宠爱有加,有点不可思议。

  无论事实怎样,今天要讲的故事,也不是他们,而是唐朝徒步穷游第一人,玄奘法师。

  玄奘,祖籍河南颍川,在洛阳出生,原名叫陈祎,出家后,法名玄奘,也有叫三藏的,更被人叫惯了的名字,是唐僧。

  玄奘出生书香世家,爷爷叫陈康,是北齐的国子博士,父亲叫陈惠,在隋朝还做过县令,杨广死后,陈惠带着老婆隐居,生了四个娃,玄奘排行第四,从小接受的都是儒家思想,不过启蒙教育和李治一样,学的都是孝经。

  到了玄奘五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哥哥陈素进入洛阳的净土寺出家,当了和尚。

  当时国家进入杨广统治时期,徭役繁重,玄奘的家里,也是一天比一天困难,八岁那年,以俗家弟子的身份,跟着哥哥陈素进入寺院,直到大业八年,十岁的玄奘,破格进入大理寺,正式出家。出家人,每天的工作就是,打坐、化缘和参禅,玄奘在洛阳寺庙,待了六年,大业十四年,杨广被杀,洛阳城内一片慌乱,玄奘跟着哥哥离开了洛阳,进入远离战乱的四川,继续修行。这时候的玄奘已经成年,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开始在四川境内云游。佛教在南北朝时期,达到鼎盛,整个中国,到处都是寺院,也出现了很多西域过来的高僧,携带了大量的佛教经典,但是在翻译的时候,因为理解的差异,就出现了很多学术上的争执。玄奘四处云游,进入各大寺庙,和高僧们论道参禅,随着知道的佛经越来越多,反而更迷茫了,原因很简单,大师们学习的佛经,源文件有差异。

  当时玄奘也年轻,全国统一后,来到京城长安,想要办个护照,出国考察,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找到源文件,重新再翻译一遍。

  贞观元年,25岁的玄奘,在长安,等待唐太宗的通关文牒,一年后,望着几千公里外的印度,玄奘等不及了,他要去,现在就要去印度,也没什么准备,和平时的云游一样,背上包,就这样默默的出发了。

  既然决定出国,就要研究路线,当时去印度,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条是水路,走海上,但是玄奘没得到政府允许,出海有点难,而且风险太大,行脚僧更相信的,是走陆路。

  那就只有走丝绸之路了。

  来看张图:

  玄奘,从长安出发,经兰州,到达凉州,在达玉门关附近,迷路了。

  当时也没有地图,玄奘的出行路线,完全是凭借,丝绸之路上的汉人,给的指引,走到玉门关,再走,就要出国门了,在瓜洲,玄奘找到了一个胡人,再次确定路线后,进入突厥。

  在这种地方徒步,最怕的是什么?穿越沙漠,在突厥边境,玄奘取经记,差点提前完结,因为准备不充分,水喝完了,史书上记载,玄奘完全是凭借毅力,才走出的沙漠。

  佛教本身就是从印度,经丝绸之路,一路传到的中原,所以一路上,从皇宫贵族到平民百姓,对玄奘的态度都还不错,至少化个缘,问题不大。

  走出死亡沙漠后,玄奘进入幸福之国,新疆高昌。

  高昌的国王叫麴(读

  qu)文泰,在太子时期,就来过中原,当时的皇帝还是杨广,中期的隋朝,鼎盛时期,来到洛阳后,看到的房子、街道,老百姓,处处都是震撼,太富裕了。

  于是,当手下禀报有个东土来的和尚过境时,麴文泰带着一家老小,还有皇宫贵族,甚至全城出动,欢迎玄奘。

  隋朝的富有,麴文泰是知道的,难得有个那边过来的高僧,麴文泰不愿意放他走了,让他做大使,往来疏通和唐朝的关系,那肯定赚大发了。

  国王的态度很坚决:别走了,留下吧,这里有吃有喝,美女珍宝,都给你。

  玄奘呢,更坚决:不要让我走啊,那我绝食给你看。两边斗了三天,麴文泰妥协了,这家伙是真绝食啊,这样下去,可是要出人命的。亲近大唐的梦,破碎了,但是麴文泰,还是留了玄奘一个月,作为高僧,在高昌国内,讲讲佛经,普渡下众生,总是可以的。一个月期满后,高昌国王麴文泰,亲自送出城,又送金子又送银子,还送了四个小沙弥和一个二十五人的护卫队,保护玄奘出行,甚至以国王的身份,写信给包括龟兹在内的国家,接力护送玄奘,漫漫西天取经路。有了高昌国王的引荐,之后的路,就好走的多了,玄奘也告别了,难熬的单身旅行。这里说个小故事,史书记载,在玄奘走后,贞观四年,高昌国王麴文泰带着老婆,再次来到中原,拜见唐太宗。

  这次麴文泰却很失望,原来富丽堂皇的宫殿和街道,现在都破落了,人民也没那么富裕,虽然李世民还是很热情的接见了人家,但是回国后,麴文泰就断绝了和唐朝的联系。

  不仅如此,麴文泰想想当初对玄奘的热情,心都在滴血,联合西突厥,一起劫猎大唐的商队,后来的故事,强大的唐朝军队,不仅灭了东突厥,还有西突厥,顺手也攻进了高昌,麴文泰去世,儿子智盛投降。

  继续讲玄奘,有了高昌国王的接济,玄奘顺利的经过新疆,进入乌兹别克斯坦,一路走,一路停,终于在贞观四年,到达印度。

  玄奘取经的路线,是一个大大的U字型,中间走了不少弯路,路径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中印度,历时两年,十三万八千里路。

  玄奘到达的印度,正处于分裂状态,有五个部分,分东南西北中,但是无论那里,对待高僧,都是一样的虔诚,所以玄奘也没遇到什么阻拦,走遍各大寺院,直到贞观十五年,才决定回国。

  其中,最有名的一所寺庙叫那烂陀寺,据说现在还有玄奘的遗迹,那烂陀寺是古印度规模最大的寺院和佛教圣地,玄奘在这里待了五年,就算去其他地方游历,最后也会回到那烂陀寺休整。

  贞观十五年,玄奘被印度戒日王接见,并被大乘佛教尊为“大乘天”、小乘佛教尊为“解脱天”,参加完无遮大会后,在庞大商队的护送下归国。

  两年后,路线不一样,时间竟然差不多,贞观十七年,玄奘回国,带回来了六百五十七部佛经。

  在洛阳,李世民接见了玄奘,和西游记不同的是,李世民不崇拜佛教,是个现实主义者,他劝玄奘还俗,做官,工作就是成为沟通西域各国的桥梁。

  在高昌,玄奘已经表明过一次态度,现在回到大唐,态度也是一样,玄奘的要求,只有一个:找个好地方,翻译经文。

  李世民拗不过他,在长安,找了个地方,作为译经院,翻译玄奘带来的几百部经文,其中选了九位,年轻有悟性的和尚,作为助手,辩机,就是其中之一。

  同时,由玄奘口述,辩机执笔,完成了《大唐西域记》,记载了玄奘游历西域这么多国家的所见所闻,包括这些国家的疆域、气候、风土人情、语言宗教、甚至神话传说,也算是对唐太宗的一个交代。

  公元664年,玄奘在翻译完成了75部经文后,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