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为何被曹操所杀?不孝只是借口!
导读:提起孔融,我们自然想到了“孔融让梨”的经典美德故事,那这么一位有着尊老爱幼、以孝为先的名人,为何最终被曹操以不孝的罪名杀害了呢?一直宣扬“孝为先”的儒学先祖孔子的世孙真的不孝吗?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也是汉末的大名士。在文学史上是“建安七子”之首。孔融于建安元年投靠曹操,历任少府等职,但在建安十三年,曹操以不孝的罪名将孔融杀掉了。孔融认为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好比装了物体的瓶子,只要把物体倒出来,父母和子女就没有关系了;他还说如果父亲是不好的,那么在饥荒之年,就宁可把食物分给别人也不要分给父亲。而曹操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明确规定:“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于是曹操就以孔融的这两条理论杀了他,但很明显,这是曹操找到的一个借口,是他想除掉孔融的伎俩。
曹操为何要杀掉这样一位有才华、又有名气的人呢?范晔在《后汉书·孔融传》中描述:孔融与曹操互相厌恶对方是从曹军攻克邺城,曹丕纳甄氏开始的。孔融曾上书给曹操嘲讽曹丕纳甄氏是“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他还曾嘲弄曹操颁布的禁止喝酒的指令,说“天垂酒星之曜,地列酒泉之郡,人著旨酒之德……由是观之,酒何负于政哉?”言辞中多是嘲讽和侮谩。最让曹操不能忍受的是孔融竟然上书要曹操尊崇天子,扩大汉室实权,这分明在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为了谋篡汉室皇位。这都引起了曹操的极度愤恨,于是杀意顿起。
历代许多学者认为孔融与曹操总起冲突主要是双方性格矛盾所致。陈寿在《魏志·崔琰传》中说:“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意思是说曹操猜疑心重,而孔融却恃才傲物,处处与曹操作对,让曹操怀疑孔融对他不忠,于是孔融被杀。
郭沫若认为孔融由于其行为与曹操的法令相抵触,终招杀身之祸。吴泽在《关于曹操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中认为曹操杀孔融是为了“清除世族地主反动言论及其代理人”。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孔融由于政治上是曹操的反对派,终于被杀”。余冠英在选注《汉魏六朝诗选》时也写道:孔融“性刚直,放言无忌惮”。曹操憎恶他屡次与自己作对,不受笼络,也不愿亲附,曹操又怕他名高望重,终有一天成为自己的反对势力,终于将他杀害。
也有人说曹操统一中原后,开始向那些不亲附自己的士人展开了进攻。曹操声称要“整齐风俗”,“破浮华交会之徒”,于是杀掉了影响比较大、性情狂妄的名士孔融。这是因为曹操要将名士家族对他政治的较大影响降到无足轻重的程度,以树立专制统治。
也有人认为是孔融性格导致自己悲剧的结局。因为孔融在许多具体问题上,曾表现出与曹操合作的态度。在《崇国防疏》中指斥刘表,投入曹操阵营,以他在当时士大夫中的巨大名声,助了曹操一臂之力。三首《六言诗》中,也从政治上对曹操加以热情颂扬。所以,孔融因为政治原因被杀只占一部分,他的性格才是促使他被杀的真正原因。
据说孔融很狂妄,因为是孔子的世孙,因此养成了目空一切,自视过高的秉性。他不仅和曹操,还和许多的权贵势力的人物相处不融洽。早年他曾受司徒杨赐之命,奉谒去贺何进由河南尹升任大将军。因何进没有及时接见,他就夺谒还府,投劾而去。惹得何进大怒,派了剑客要去追杀他。若不是左右劝阻,孔融早已丧命。后来他在北海,又同虎踞河北的袁绍结了怨,终于兵戎相见,使袁绍对他恨之入骨。
孔融为何被曹操所杀?小编以为孔融嘲讽曹操的话语,尽管都是不大不小的,但是却破坏了曹操法令在他管辖范围内的执行结果,也让曹操威严扫地,成为别人的笑柄。曹操终于忍无可忍杀掉了孔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