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魏齐王曹芳为何会被自己的臣子废除帝位
曹芳出生于公元232年,卒于公元254年,字兰卿。他是曹叡的养子,因此他也成为了魏国的第三任皇帝,其在位时间也比较短,是236年-254年在位,总共在位时间6年。关于他的出生来历我们都不清楚,只知道他自小就被收为养子。根据《魏氏春秋》上的记载,曹芳的生父或许是曹楷,这只是史书上的片面记载,如今难以考证。在公元235年,曹芳就被封为齐王。
在公元239年,由于曹叡得了重病,怕导致国家根基不稳,立曹芳为皇太子,当时的曹芳还只是8岁。立诏当天,曹叡就因病去世,曹芳就即位。尊皇后郭氏为皇太后,并且让曹爽和司马懿辅佐自己,同年七月,曹芳就开始亲政,向百官们索取意见。
在公元244年,年仅16岁的曹芳,在听信大将军曹爽的建议之后,令其率兵去攻打蜀国,结果是无功而返。曹爽怕遭到皇帝的罪责,听信部将何晏等人的计策,软禁郭太后在永宁宫,使曹芳缺乏援助,从此曹爽开始专权。
在公元249年,曹芳将要离开洛阳,去祭拜魏明帝,曹爽两兄弟紧跟其后。由于他们两个出了洛阳城之后,司马懿就跟郭太后提议,请求废除曹爽两兄弟,并亲自率兵掌控了整个洛阳城局势。曹爽兄弟自知大势已去,想要免去自己的职务,但是司马懿依旧将他们定罪,诛杀其三族,经过这起事件,曹魏的政权就落到了司马懿的手上。
在公元254年,朝中的局势受司马师掌控,在他出师讨伐蜀国的时候,曹芳听信大臣们的进言,想要废除司马师,但因为自身恐惧未能实行,于是,在司马师班师回朝的时候,决定废除曹芳帝位。
在公元254年,免除其帝位,令其搬到河内群重新营建齐王宫,于是,他就在此地度过自己的余生,死后被后人称其为“魏齐王”。
曹芳年号
在中国古代,历代皇帝都有年号用来表示年份,只要是发生国家大事或者是天降祥瑞等大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在世的时候,年号少说有一个,多则十几个。年号的历史意义在于新皇帝登基的时候,为了跟上一任皇帝有所区别,新皇帝会根据自己的思想,起一个新的年号,其实年号是中国古代的精神文化遗产之一。
在公元239年,曹芳刚登基的时候,第二年改年号为正始。
在公元249年4月到公元254年十月,曹芳改年号为嘉平,一共有6年,其是这也是曹魏政权史上的第六个年号。
在嘉平元年的时候,司马懿发动政变,被后人成为“高平陵事件”,夺取了朝中大权,顶替了曹爽的地位,继续让曹芳沦落为傀儡皇帝。
在嘉平二年的时候,王昶率大军攻打吴国,大败了吴国军队,将钟离茂等将领斩于马下。并且蜀汉的将领姜维率兵出蜀地,攻打西平。
在嘉平三年的时候,司马家族在朝中势力越来越大,逐渐蔓延开来,掌控朝局。
在嘉平四年的时候,司马懿去世,其爵位和权力由他的儿子司马师继承,就任为大将军。而东吴的皇帝孙权去世,发生了政变,孙弘被杀,才平定了政乱,立孙亮为下一任皇帝。
在嘉平五年的时候,蜀汉和东吴分别进攻,但都遭到阻拦,最终都是无功而返,而东吴的将领诸葛恪遭到了内部的刺杀。
在嘉平六年的时候,曹芳想联合朝中大臣诛杀司马师,但是计划失败,导致自己被废,勒令离开洛阳,去河内群做齐王。
曹芳为何被废
在中国古代,历来朝局都是动荡不安,在每个朝代末期,都会出现很多能人异士。君主并不是绝对的权威,会遭受到来自臣子的抨击,甚至是被臣子拉下皇位,但是在历史上废除皇帝时候,说他失德的话,三国时期中也有一位皇帝,那就是曹芳。
在公元239年,由于魏明帝病重去世,其皇位由曹芳继承,并让曹爽和司马懿来辅佐他主持朝政。根据《汉书》上的记载:“古者以天下为公……齐王替位。”让一个非自己亲生,并且一直身居在宫廷之内,毫无威望可言的曹芳登上皇位,难以服众,最终还是被司马氏废除。
根据《三国志》上的记载,那时候即位的曹芳还不过是8岁,对朝中大事根本毫无兴趣,虽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却把朝中大事分别由曹爽和司马懿负责处理,自己只不过是“亲临朝,听公卿奏事”,就好像是一个傀儡皇帝一样。起初,这两个朝中大臣还能够和睦相处,但是身处权力中心,两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私心,在日后的时间里逐渐发生矛盾,在最初矛盾爆发的时候,曹爽首先抓住先机,占据了上风,让他在朝堂之上耀武扬威,而司马懿并没有放弃,只不过是在韬光养晦。
在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了政变,掌控了洛阳,废除了曹爽,夺取了绝对的权力。经此政变以后,司马家族在朝中的势力越来越大,达到如日中天的地步。而曹芳的年纪也越来越大,在司马懿死了,他已经到了20出头的年纪,对权力越来越向往,希望自己能够手中握有实权,但是都在司马师手中,于是,他就动了除掉司马师的念头。但是密谋行事屡次失败,最终惹怒了司马师,在公元254年,司马师联合朝中百官将其废除,让他去做最初的齐王,就这样曹芳从高高的皇位上被拉下来,做了半辈子的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