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大清连龙兴之地都可以不要,那为什么一定要收复新疆??

  清朝晚期,绝对的是一部屈辱历史,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卖地求荣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有一个现象,清朝连东北龙兴之地可以不要,却为何一定要收回新疆呢?

  收复新疆期间,左宗棠有一些不支的时候,清廷还动过用李鸿章所部替换左宗棠的念头,足见清廷的决心。

  笔者试着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不到之处,还请谅解。

  一、战略地位

  守京畿必守关中,守关中必守陇右,守陇右必安西域。

  当时在清廷眼中黑龙江以北是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战略上毫无价值,中国历代中原王朝的统治区域大多没有到达吉林,但对中国的安危貌似也没什么影响。

  但新疆就不一样了,当时新疆和陕甘都有大量的穆斯林居民。西域一失,则河西震动,河西一旦沦陷,则南可以裹胁青海,北可以威胁蒙古,东可以扼压关陇。

  一旦阿古柏和陕回合流,得到新疆后,就会想要陕甘,因为陕甘有大量回民。若浩罕、新疆、陕甘连成一片,那清朝国土就像被插入一把绿色的刀,直到关中平原,清廷威矣!

  二、时局分析

  外东北丢失时清廷面临太平军和英法联军的内忧外患,根本有心无力。

  计划收复新疆时,国内外相对稳定兵精粮足器利,当时正值清廷自吹的“同治中兴”时期,国际上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一顿拳头的教育,清廷终于摸到了一点对外交涉的门路,同英法等主要列强修复了关系,英国甚至一度考虑扶持清廷对抗沙俄在远东的扩张,只是清廷太不争气,英国才全面扶持日本,这样对外方面安定了。

  国内局势也逐渐稳定,太平天国、捻军、回民叛乱和其他各路反清势力相继被剿灭,这样终于能腾出手来,对付新疆的叛军,而且长期的战争使清廷练就了数只精兵,后面的战争进程也证明这些清军比各路叛军要强太多。

  三、对手实力

  当时占据新疆的是浩罕和其他各路割据势力,以及逃到新疆的陕甘回乱残军,而不是当时已暗地里插手新疆的英俄直接占领,这些人虽然棘手,清廷收拾他们,毫无顾忌,而且满清朝廷对付各路反叛势力向来手辣。

  阿古柏是个来自中亚落后地区的穆斯林酋长,实实在在水货一个,这都打不过也太菜了。

  新疆一带的胡人本身比较弱,且独立的阿古柏是印欧语系的塔吉克人,跟伊朗血缘关系更近,而新疆的胡人主要是阿尔泰系突厥语,跟土耳其血缘关系更近,疆独地区内部太分裂,就弱上加弱。

  四、无双国士

  说起收复新疆,有两个人不得不提。

  1、林则徐

  林则徐把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全部给了左宗棠,并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託付”、

  “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著”。

  2、左宗棠

  当时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以日本为主要假想敌,主张放弃新疆,要求阿古柏称臣纳贡即可。

  左宗棠对于新疆重要性有着长远眼光,力排众议,他认为:如果丢失新疆,则这块土地不是被西方的英国势力,就是被北方的沙俄鲸吞,中国随即失去西北边防的关卡要塞和重镇,使西北边防无以屏障,到时中国边防的兵力不但不能削减,反而会大大增加。

  从全局来看,不战而丢新疆的后果,对内必将严重有损国威,丧失民心;对外也必将助长列强的侵略气焰,不利于海防。以李鸿章的主张乃是误国,绝不可行。

  当时的军机大臣文祥为左宗棠所说服,全力支持之:”老臣以为宗棠之言深谋远虑,上承先皇高宗之遗志,下惠子孙万代,请陛下决策“。

  平定陕甘和收复新疆的战争过程并不轻松,可以说打的非常艰苦,当时整个西北地区全是乌堡,全是一个又一个围城战,左宗棠在平定太平天国时的几个心腹将领都死在战场上,而且朝廷也没有对左很大的支持。

  左宗棠不论是兵员还是军费都捉襟见肘,69岁高龄抬棺西征,在这种情况下新疆能收复是中华大幸。

  嘉峪关城楼门口有一棵上百年的柳树,人称左公柳。据说当年左公一路出关,一路栽树。

  可以说如果没有左宗棠,中国当今的版图上就没有西域部分。可是你现在从西安出发,去嘉峪关,到新疆喀什,阿克苏一路上,一处左的纪念碑都没有,民族英雄却被当今的人们选择性的遗忘在黄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