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杯酒释兵权“讲的是谁?”杯酒释兵权“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杯酒释兵权“讲的是谁?”杯酒释兵权“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赵匡胤登基以后,首先大肆封赏了在自己篡位过程中出了大力的一票禁军将领,然后向朝堂内外的吃瓜群众们宣布:本届政府的执政目标以稳为主,原来大周什么样,咱们大宋就什么样,既不走僵化封闭的老路,也不走军事冒险的邪路,只要大家都消消停停的,咱们舞照跳,马照跑!

  大宋境内的人们观望了一阵子——这些人已经对改朝换代麻木了,毕竟十来年就要换个皇帝已经是常态了——发现大宋的皇帝上台之后既没有清算周朝的官员,也没有纵容手下四处抢劫杀人,觉得这个皇帝还不错,于是又开始安心过日子了。而大宋周边的这些国家也轻车熟路的送上了贺礼,一时间大家的气氛非常融洽。

  然而在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下,有人按捺不住了。

  这个人就是昭义军节度使,大周朝的太尉,李筠。

  李筠在周朝时长期主持对北汉方向的作战,战功显赫,手下士兵战斗力也很强。周世宗在位时,他就有点蠢蠢欲动,本以为周世宗死后有机会趁着幼主登基天下不稳的时候有所动作,结果被赵匡胤抢了先,这哥们心里有多不爽就可想而知了。于是李筠联系了北汉与扬州的李重进——这哥们是周世宗的外甥,曾在禁军中担任过高级将领,对赵匡胤登基这事也十分不爽——开始造反。然而之前我们曾经讲过,经过周朝的军事制度改革后,中央禁军的实力大大增强了。而李筠的智商又比较欠费,非要同赵匡胤正面硬刚,被他寄予厚望的李重进被手下蛊惑,放弃了南北夹击的战略构想,因此赵匡胤只用了两个多月就把这俩人轻松搞定。

  赵匡胤略略有点不爽,觉得自己杀鸡用了牛刀。满身力气没地方使的赵匡胤索性让打下扬州城的士兵在长江边上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借以恐吓南唐。南唐境内一群野心家欢欣鼓舞——升官发财的时刻到了啊!于是纷纷渡江北投,为赵匡胤献上所谓的“平南策”,得知消息的南唐国主差点昏死在自家皇宫。

  赵匡胤却哈哈一笑:把这票人都拉出去咔嚓了!

  上使諸軍習戰艦於迎鑾,唐主懼甚。其小臣杜著、頗有辭辯,偽作商人,由建安渡來歸;而彭澤令薛良,坐事責池州文學,亦挺身來奔,且獻平南策。唐主聞之,益懼。上命斬著於下蜀市,良配隸廬州牙校,唐主乃少安,終以國境蹙弱,遂決遷都之計。——《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建隆元年》

  赵匡胤当然不是什么和平主义者,他只是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眼下的国力还不足以灭掉南唐。他登基之后开展过一次人口普查,其结果相当令人沮丧,偌大一个大宋,竟然只有九十六万七千三百五十三戶!也就是说,如果与南唐的战争稍有差池,等待着赵匡胤的就有可能是一次全面崩盘。

  在这种情况下,赵匡胤愉快的从南唐手上讹到了一笔军费后就退兵了。回到开封的赵匡胤将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内政上,由于五代时中原地区人口锐减,因此荒地众多,加上北宋初期十分幸运的赶上了一个气温回暖、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在整个唐宋气温下降的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回暖的时间段是相当罕见的)注1,因此大宋朝整体开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在赵普等文臣的努力下,司法系统、人事系统和财政系统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现在摆在赵匡胤眼前的只剩下一件事了,那就是如何约束自己手下的这些骄兵悍将。

  宋朝开国之初的军队可以说继承了五代时期军队的所有陋习,以枢密院和禁军系统为代表的骄兵悍将们不仅处处耀武扬威,还经常要干涉一下朝政。这些将领有时候甚至连赵匡胤的面子都不给——都是拜把子兄弟,客气啥啊!

  这种状态下赵匡胤很烦,于是决定找个时间跟这些兄弟们好好唠唠。某天他把自己的这群哥们召集了起来,——哥几个有日子没见了,今天一起出去打个猎吧!大家欣然允诺,于是中央军委成员丢下警卫人员集体外出打猎野营,打到一半,赵匡胤停了下来,看着周围的这些哥们说:哎,我琢磨个事。

  大家:啥事啊?

  赵匡胤:我琢磨,你们一天天跟我这得得瑟瑟的,是不是不服我?要是真不服,今天这也没别人,咱们生死看淡,不服就干,你要是赢了就换你当皇帝咋样?说完拎着弓箭环顾了一圈……

  大家此刻十分紧张(别闹了谁不知道你能打),连忙解释说你看大家都是哥们,平时这不是自在惯了有时候就忘了礼数么,皇上您怎么这么小心眼行了要是有什么平时做的不到位的我们今天给你赔个不是好了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匡胤于是也呵呵呵呵呵道我当然知道你们这群傻老粗没那个意思,我也就是心里有点不爽罢了算了咱们再玩一会就回去吧!

  于是君臣尽欢,愉快的回到了开封城里。

  太祖即位,方镇多偃蹇,所谓十兄弟者是也。上一日召诸方镇,授以弓剑,人驰一骑,与上私出固子门大林内,下马酌酒。上语方镇曰:“此处无人,尔辈要作官家者,可杀我而为之。”方镇伏地战栗。上再三谕之,伏地不敢对。上曰:“尔辈既欲我为天下主,尔辈当尽臣节,今后无复偃蹇。”方镇再拜呼万岁。——《闻见近录》

  在这些武将逐渐消停下来之后,按后来流行的说法,赵普和赵匡胤合计了一下之后,在某次酒席上赵匡胤忽然放下酒杯,对这些高级将领说哎呀我做了皇帝之后一直担心你们造反,不如我夺了你们的兵权给你们好多钱然后大家一起快快乐乐的回家做富豪好不好啊。这些将领就非常开心的说好啊好啊。于是君臣尽欢。

  太祖创业,在位历年,石守信、王审琦等犹分典禁兵如故。相国赵普屡以为言,上力保庇之。普又密启请授以他任。于是不得已,召守信等曲宴,

  道旧相乐。因谕之曰:“朕与公等昔常比肩,义同骨肉,岂有他哉?而言事者进说不已。今莫若自择善地,各守外藩,勿议除替。赋租之入,足以自奉,优游卒岁,

  不亦乐乎?”守信等咸顿首称谢。——《王文正公笔录》

  请注意,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依然是五代,五代!那个士兵分分钟哗变,皇帝分分钟被手下砍了脑袋的五代,大家稍稍想一想就能知道,这种时代背景下,皇帝跟你说别带兵了,太危险,我给你点钱你回家当富翁去吧你会是什么反应?

  大概第一反应就是回去起兵造反吧……

  而且就赵匡胤本人而言,他并不是十分忌惮自己这些哥们的兵权,赵匡胤当时正值当打之年,外面又是强敌环绕,正是用兵之际,从常理上来说,这个时候撤掉自己哥们的兵权才是很不科学的一件事。我们知道,在五代这种乱世中,因为剥夺将领兵权而导致的改朝换代简直不要太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赵匡胤真的就用一杯酒就把自己手下这些大将的兵权收了回来呢。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一下杯酒释兵权前后这些大将的人事变动,我们就能很清楚的发现这么个轨迹:这些在赵匡胤政变中出了大力的将领们从禁军将领的位置上下来以后大多被外放做了节度使,而这是相当符合五代时期造反功臣升迁逻辑的安排,外放为节度使的将领可以在地方上大肆搜刮财物,同时赵匡胤还将自己家里的几位公主下嫁给了这些将领,以稳定军心。在日后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这些人也不止一次的被召集回来继续领兵作战。因此如果简单的认为杯酒释兵权就是对禁军高级将领兵权的一次褫夺,显然是不正确的。

  后人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曾经抱怨宋初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实在是太不详尽了。然而如果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种不详尽是十分合理的——因为在当时的人看来,这只是一次正常的人事调动罢了。

  在将这些宿将外放到各地的同时,赵匡胤将自己曾经的亲兵陆续提拔为禁军军官,全面加强了对禁军的掌控。继而改革了禁军选拔标准:周朝的时候不是给了份征兵的文件,要求各地按照一定标准选拔么?咱们这回连文件都不要了,我用木头做个模型,只要你们用这个模子比一下,比这个高比这个壮的直接送来做禁军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