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死伤最为惨重的战役,竟活埋40万人!
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王朝更替,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战争的胜负来决定主宰江山的权利,而战争灭不了流血死亡,总用无辜的人民参与到这些权利游戏之中。今天就谈一谈中国历史上双方死伤最为惨烈的战役。
1、长平之战,秦赵两国都处于巅峰状态,倾国之力都集中在一线,对峙就长达三年,失败的赵国死亡整整一代人,胜利的秦国一样国力大损。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战后秦朝大将白起无视赵军投降,活埋40万。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
2、白登之战,刘邦在建立汉朝后平定韩王信的叛乱,韩王信得到匈奴帮助,刘邦32万大军亲征,惨败于白登,被围困,但匈奴也不好过。
白登之战也称白登之围、平城之围,是指公元前200年刘邦与匈奴在平城白登山的围困战役。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在大同地区叛乱,并勾结匈奴企图攻打太原。韩王信的投降成了战争的导火索,这年冬天,刘邦亲率32万大军迎击匈奴。在铜(革是)(今沁县一带)接连打了几次胜仗,乘胜进兵至平城(大同)。刘邦不听刘敬劝阻,率兵进入冒顿单于40万骑兵的包围圈,虽经激战,难以突围,在白登山上被围七天七夜。据说后刘邦采用陈平计,重贿单于之妻阏氏,加上援军即将到达,方才解围。战后,刘邦命周勃、樊哙率兵20万守代地,并采用刘敬的和亲政策,与匈奴和平相处。
3、隋朝第一次征高句丽,古代史上最庞大的远征,隋炀帝动员主力部队113万,其中有至少70万是参加过灭陈或者突厥战争的老兵,征发民夫过300百万,部队绵延千里,高句丽总人口不过五百万,隋朝惨败,但高句丽的人口受到惨重打击。
准确的说是隋炀帝玩政治赌博失败的产物。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听从了裴钜(也就是大唐双龙传中我的最爱石之轩)的建议,征兵113万,民夫两百万,分为24军,一日发一军,连绵960里,漫山遍野杀向辽东。与其说这是一场战争,不如说是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资治通鉴》大业八年二月条载:炀帝“引曷萨那可汗及高昌王伯雅观战处以慑惮之。”引曷萨是西突厥的可汗,从此处可知他真正就没把高丽放在眼里,打高丽是为了展现国力,震慑外国。而事实上,此时高丽以北的东囘突厥已经称臣,高丽以东的靺鞨、契丹,以西的新罗百济先后投降并派兵助战,高丽四面受敌,是真正的孤军奋战。而且隋军将士英勇用命,于辽河畔大败高丽,歼俘近五万,消灭了高丽主力近半。隋炀帝满以为大军攻入高丽本土,高丽就会开城投降,因此他还在每一军中安排受降使者,并传喻:“高丽若降,即宜抚纳,不得纵兵。”结果预备打棉花纵兵。”结果预备打棉花的拳头打在钢板上,高丽在明知必败的情况下居然硬是拼死抵抗,隋军准备不足,大败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