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与日军坦克同归于尽的中国1936年奥运选手

  他本是一个奥运会历史上的英雄却为何默默无名?

  柏林奥运会上,他是中国拳击队队员,在赛场上连胜强敌,血战到底,只因裁判无理判罚才与决赛无缘。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一名中国军人,率部阻击日军四昼夜,最终以集束手榴弹炸敌人坦克时壮烈牺牲。

  为国捐躯后,他被授予民族英雄称号,但其事迹却被淡忘,我们只能从他的后人那里才能找回这段历史。

  12月24日,在本报做了奥运历史人物系列专题报道之后,记者意外地接到一个读者的电话。在电话里他告诉记者,他岳父王树芳的父亲是曾经作为中国代表团拳击队成员参加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拳击运动员王润兰。

  带着对这位鲜为人知的英雄的好奇,记者走进了王润兰的儿子王树芳位于北京西郊五孔桥的家里。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王润兰和拳击队、举重队队友的合影静静地摆在电视旁边的柜子上,照片中的王润兰身材挺拔,穿着短裤背心直视前方,英气勃发。

  战争无情,王润兰在短短的4年间完成他整个人生的几个跨越,给世人留下他刚毅英勇的壮举后,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他曾经试图改变的世界。而他的后人,只能靠报纸报道、文献资料来增加对他的了解。

  他本是一个奥运会历史上的英雄,却为何默默无名?他本是抗战史上的烈士,又为何鲜为人知?在这个让世人感到陌生的英雄背后,到底有哪些故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他的后人的帮助下,开始了解这位英雄的一生。

  王润兰生平

  幼年爱好武术。1934年,考入北平河北军事政治学校第二期。体格健壮,有武术基础,被选入该校业余拳击队,经训练武艺大进。1936年,被选为出席第11届奥运会拳击队选手。预赛中,先后战胜日本、英国选手,取得决赛权。但大会无理改判我队失败,决赛权被取消。几经交涉终因我国力衰弱而未奏效。回国后不久,任三十二军补三团三营排长。抗日战争开始后,与部队积极投入战斗。1937年9月14日,他率部队在漳河北岸阻击来敌,连战4昼夜,负伤后坚持指挥作战。9月21日拂晓,带几名战士以集束手榴弹炸敌坦克时,壮烈牺牲。国民政府国防部授予他“民族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