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岛原之乱的原因与过程分别是怎么样的
任何一个国家在它既定的发展历程中,总会出现一些动乱,西方国家如此,东方国家亦是如此,16世纪末期,日本的室町幕府结束了近两百六十年的统治,时隔五年后的1603年,日本进入到第三个也就是最后一个幕府时代,江户幕府。在江户幕府统治下,日本爆发了岛原之乱,这是一场较为残忍的内部战争,岛原之乱发生在哪一年,历史资料中是否有记载岛原之乱发生在哪一年?岛原之乱发生的那一年是否有一些先兆现象出现呢?
岛原之乱
岛原之乱,也被称为天草之乱,这个战乱的爆发是为了反抗江户幕府的残酷压迫,但同样它的失败标志着幕府锁国体制的最终完成。
从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岛原之乱具体的发生年份是公元1638年,也就是宽永十五年。岛原之乱发生前是有一些征兆的,这些前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到达日本,天主教的广泛传播,日本许多民众信奉天主教,从而有了崇尚自由之理想;
其二、德川幕府开创之初,面临着天主教的广泛传播感到了十足的威胁,为此德川家康下令禁止天主教,镇压天主教;
其三、岛原地区的统治者松仓家族对天主教徒残暴镇压,造成了岛原地区人民出现民不聊生的惨状,被压迫者开始小规模的反抗,直至内部出现了领导者天草四郎,起义军迅速聚集并开始反抗幕府统治。
岛原之乱的原因
日本幕府时代历史十分久远,其统治时间长达近六百八十年左右,共出现了三个幕府,分别是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和江户幕府,在每一个幕府统治时期均出现过不同规模的反抗运动,其中具有标志性的动乱当属江户幕府时期爆发的“岛原之乱”。那么岛原之乱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战乱,岛原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岛原之乱为何发生?岛原之乱的原因是有哪些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通过了解岛原之乱的原因,可以看出日本发展如何?
岛原之乱
岛原之乱是一场日本当局镇压内部群众的战役,对抗双方分别为江户幕府的朝廷军队和岛原农民组建的人民军队,岛原之乱最终以起义失败为最终结局。岛原之乱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内乱,但引起这场内乱的原因又不仅局限于内部,总体而言,岛原之乱的爆发原因有如下两个。
第一、这个原因可以说是岛原之乱爆发的外因,但是却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前,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许多国家经商必经日本,比如西班牙、葡萄牙、英国、中国等等,列国在经商之余也将一些思想传播到日本,其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当属于天主教的宗教思想,宗教信仰既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之一,同时也是追求自由者的理论指导,岛原之乱前,因天主教的进入,日本民众们有不少成为天主教的虔诚教徒,他们开始崇尚自由,开始反抗日本幕府的统治。
第二、内部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对反抗人民施行残酷的刑法,致使天主教徒们团结一心,开始坚决的反抗。
通过弄清岛原之乱的爆发原因,可以看出当时日本统治者实行高压统治,未能够顺应时代变化而有所改变,这也是日本后期被列强欺侮的重要原因之一。
岛原之乱的过程
作为日本江户幕府时期,最为有名暴乱之一的岛原之乱,在日本历史上是极具有重要意义的,它的发生,让日本统治者决定彻底封锁外部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那么岛原之乱的过程是怎样的呢,岛原之战持续了多长时间?岛原之乱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具体情况又是如何的呢?从岛原之乱的过程可以看出日本朝廷存在哪些问题呢?
岛原之乱
岛原之乱开始时间为公元1637年末,结束时间为1638年2月28日,整场内乱共持续了3个多月的时间,最终以朝廷成功镇压起义军为结局。如果按照对战双方的进展状况来划分,岛原之战可以划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持续时间自1637年末至1638年元月,这个阶段幕府方派出的镇压者是板仓重昌,任命其为幕府专使,开赴九州对进行反抗的农民军队进行镇压,板仓重昌到达九州后,先后对起义军发起了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但其结局均以失败告终,在天草四郎的领导下,起义军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第二个阶段,持续时间自1638年元月至1638年2月28日,日本幕府方看板仓重昌不能完成使命,于是又派出松平信纲前往九州,松平信纲进行实地考察,总结了板仓重昌的经验教训,最终改变了战术,由主动出击调整为围而不攻,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起义军断粮,从而达到不攻而破的目的,同时又请求荷兰人开炮攻击,在围城后的一段时间里,起义军力量下降不少,幕府军队这时发动总攻,派出十万军队,三万多名起义军全军战死,幕府获得了最终胜利。
从岛原之乱的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军方虽然力量强大,但在组织上却存在一定问题,从而一度出现军力大大超过起义军,但却久攻不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