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战役:前秦符坚八十万大军为何灭不了东晋?
因昧于时势而惨遭失败,前秦皇帝苻坚于公元383年发动的平晋之役堪称典型。在这场战争中,苻坚刚愎自用,仓促挥师南下,攻打东晋,结果在淝水(今属安徽)地区遭到东晋劲旅的坚决抗击,惨遭失败,使得战前苻坚所表达的“投鞭于江,足断其流”的万丈雄心成为痴人梦呓,千古笑柄。而苻坚好不容易才统一起来的北方中原地区,也因前秦军队的淝水大败而重新陷入分裂的局面。
苻坚的失败,首先是战略指导上的失误,主观武断,轻易开战,水军薄弱,战线过长,未能在局部上真正形成优势,洛涧遭遇战小挫即动摇斗志,淝水决战时又轻易移动军阵,导致自乱阵脚,为敌所乘。
当然,苻坚失败根本的原因是在大战略上出现了失误,即违背了王猛临终前一再叮嘱的“不以晋为图”诤言,急于求成,在统一的主客观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便倾全国之力仓促发动统一战争。
前秦在北方地区的崛起是骤然而至的。苻坚在收用汉人谋士王猛为相治理国政后,“国富兵强,战无不胜,秦国大治”。在此基础上,他先翦灭南燕、仇池杨氏、前凉、代国等诸多割据政权,统一了中国的北方,接着,苻坚就图谋顺势南下,吞灭东晋,实现统一。
应该说,苻坚对国家统一的向往是至诚的。苻坚本人深受儒学的影响,他以天下为怀,企求统一,正是“天下一家”文化理念浸润的自然反映。所以尽管他的统一方略并不能得到大多数臣属的支持,他还是最后作出决断:大举起兵,灭晋混同南北。可见,苻坚以天下一统为怀,其间包含着对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的理解,充沛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然而,苻坚的统一努力最终以悲剧落幕,问题就出在他未能知彼知己,审时度势,在统一时机的把握上发生严重的偏差。因为前秦虽在较短的时间里统一了北方,但靠的是军事力量以征服手段完成的,内部的民族矛盾依然尖锐,前秦的统治秩序远未稳固。所以,对苻坚来说,巩固北方的统一尚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在内部整合巩固的基础上,方可谋求用兵南方。
就南方而言,晋室南渡后,虽偏安一隅,但却仍以中原正统自居。谢安执政后,选用贤才,团结大臣,“群臣辑睦,内外同心”、“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因中原战乱流寓到南方的民众,有保卫新家园以求安定的愿望,并未对东晋政权失望。这就是当时的现实,也就是所谓的“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