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凉最后一位君主张天锡生平简介,张天锡是怎么死的
前凉悼公张天锡(338年—398年),小名独活,初字公纯嘏,后改字纯嘏,前凉文王张骏少子,前凉桓王张重华和前凉威王张祚的弟弟,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最后一位君主。
张天锡生平简介
辅佐朝政
张天锡,字纯嘏,小名独活,是前凉文王张骏的小儿子。张天锡初字公纯嘏,朝见东晋皇帝时,人家笑他三个字,于是自己改字为纯嘏。
永和十年(354年),张天锡的哥哥前凉威王张祚继位,封张天锡为长宁王。
永和十一年(355年),张祚被杀,张天锡哥哥前凉桓王张重华之子前凉冲王张玄靓继位。升平五年(361年),九月,右司马张邕憎恨宋澄独专朝政,于是起兵攻打宋澄,把他杀了,他的家族也一并灭掉。张玄靓任命张邕为中护军,任命张天锡为中领军,一同辅佐朝政。
灭邕专权
张邕傲慢自负,纵行淫虐,网罗朋党,专擅朝政,滥施刑罚、杀戮,国人都很怨恨他。于是张天锡与亲信刘肃等人暗中谋划铲除张邕。
升平五年(361年)十一月,张天锡和张邕一起入朝,刘肃和赵白驹跟随着张天锡,张邕正在宫门前,刘肃砍击张邕,没有砍中,赵白驹接着再砍,又没砍中,他们二人和张天锡一起进到宫中,张邕得以逃跑,率领披甲士兵三百多人攻打宫门。张天锡登上屋顶大声喊道:“张邕凶恶叛逆,毫无道义,已经杀掉了宋澄,又想颠覆我们一家。你们众将士世代都是前凉的臣属,怎么忍心把武器对准我呢?如今我要擒获的,只有张邕而已,其他人一概不追究!”于是张邕的士兵全都奔散逃走,张邕自刎而死,张天锡把张邕的家族、同党全部消灭。张玄靓任命张天锡为使持节、冠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辅佐朝政,从此张天锡专擅朝政。
篡夺王位
兴宁元年(363年)八月,张玄靓的祖母马氏去世,尊奉庶母郭氏为太妃。郭氏因为张天锡专擅朝政,与大臣张钦等人谋划要杀掉他。事情泄露,张钦等人全都自杀。张玄靓十分害怕,要把王位让给张天锡,张天锡不接受。右将军刘肃等人劝张天锡自立为王。同年闰八月,张天锡让刘肃等人趁夜率兵闯进王宫,杀掉了张玄靓,公开宣布时则说他突然死亡,定谥号为冲公。张天锡自称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时年二十五岁。尊奉母亲刘美人为太妃。派司马纶骞带着奏章去东晋都城建康请求指令,同时送御史俞归东返建康。
太和元年(366年),东晋朝廷下诏任张天锡为大将军、大都督、督陇右关中诸军事、护羌校尉、凉州刺史、西平公。
大败而回
太和二年(367年),羌人廉岐自称益州刺史,率略阳四千家背叛苻坚投靠李俨。张天锡亲自前往征讨,任别驾杨遹为监前锋军事、前将军,进攻金城,晋兴相常据为使持节、征东将军,进攻左南,游击将军张统出白土,张天锡亲自率三万人进驻仓松,进攻李俨。李俨大败,入城坚守,派其子李纯向前秦苻坚求救。苻竖派他的部将王猛救援。张天锡大败,死者十分之二三。张天锡兵败后就撤兵而回,立其子张大怀为世子。
前凉灭亡
当时苻坚强盛,常常来进攻,军队没有停息的日子。张天锡很恐惧,就筑坛杀牲,率典军将军张宁、中坚将军马芮等,与东晋三公遥相盟誓,献书信给大司马桓温,约定在咸安元年(371年)夏季誓师共同大举进兵。派从事中郎韩博、奋节将军康妙奏表章,并送盟誓文书。
太元元年(376年),苻坚派其部将苟苌、毛当、梁熙、姚苌前来进犯,渡过石城津。张天锡召集人商议对策,中录事席仂说:“先公既然有旧例,可等待时机再思后变,这是孙仲谋能伸能屈的策略。”众人都认为席仂年老胆怯,说:“龙骧将军马达,率精兵一万抗御敌寇,必不敢进。”广武太守辛章据城固守。辛章与晋兴相彭知正、西平相赵疑商议说:“马达出身于行伍,必不被重用,那么秦军就要深入了。我们一起率三郡的精兵,断绝他的粮草运输,可以决定一国的命运。”征东将军常据也想先攻击姚苌,等候张天锡的命令。张天锡率一万人屯兵金昌城。马达率万人迎战姚苌等,请求投降,军人散逃。常据、席仂都战死了。司兵赵充哲与姚苌苦战,又战死了。中卫将军史景也死于阵中。张天锡极为恐惧,亲自出城交战,城中又反叛。张天锡很窘迫,向姚苌等投降,前凉政权灭亡。苻坚先给张天锡盖好宅第,张天锡来到之后,任为尚书,封归义侯。
张天锡是怎么死的
太元八年(383年),苻坚发兵攻打东晋,即淝水之战,任命张天锡担任苻融的征南司马。苻坚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张天锡归顺东晋,东晋朝廷下诏任命张天锡为散骑常侍、左员外,恢复西平郡公的爵位。不久,拜授张天锡为金紫光禄大夫。
张天锡从小有文才,誉满远近。到东晋朝廷后,很受恩遇。朝中官员因为他是亡国俘虏,大都一起诋毁他。会稽王司马道子曾经问他西方的特产,张天锡应声回答说:“桑葚甘甜,鸱鸮吃了改变声音;乳酪养性,人吃了没有妒心。”后来精神昏乱,虽然有爵位,不再被人看作同列。隆安元年(397年),会稽世子司马元显执政,常常把他召来,拿他戏弄开心。因为他家贫穷,拜授庐江太守,本官如旧。桓玄专权时,想要招来安抚四方远地,就用张天锡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隆安二年(398年),张天锡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