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薛仁贵的孙子为何反唐?薛门后人的人生结局

  在有关薛仁贵一族的民间文学中,除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外,还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小说《薛刚反唐》。小说讲述的是薛仁贵的孙子薛刚因满门遇害,遂起兵反唐,辅佐庐陵王李显,讨伐武则天的故事。这虽然是小说之言,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薛仁贵的孙子确实曾叛乱,反抗李唐王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参与叛乱的薛氏后人又有着怎么样的人生结局呢?

  在真实的历史中,薛仁贵这位造反的孙子名叫薛嵩,他的父亲是薛仁贵的第五子薛楚玉。薛楚玉曾担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后因其兄薛讷被朝中保守派排挤,薛楚玉也被人告发渎职,因而被免官。薛楚玉离职后,张守珪接任范阳、平卢节度使,张守珪后来收养了一个养子,名为安禄山。

  再说薛嵩,他出身将门,自幼随父生活在燕、蓟之间,气度豪迈,嫉恶如仇,他凭借门荫为官,不肯从事生产,史书记载他“有膂力,善骑射,不知书”。此时李唐王朝的皇帝唐玄宗也走向暮年,整日与杨贵妃厮混,朝政被杨国忠掌控,薛嵩本来就不善于逢迎,自然升迁无路,此时他看到了一个“机会”。

  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造反,因家族被排挤,自身被压抑,早就对李唐王朝深为不满的薛嵩参与其中。由于薛嵩作战勇敢,后来被安史叛军提拔为相州刺史,成为封疆大吏。但情况急转直下,安史叛军屡屡失利,史朝义被唐军击溃。李唐王朝派遣仆固怀恩率军收复河朔地区。薛嵩闻讯大惊失色,为了保全家族,薛嵩选择向李唐王朝投降。

  而仆固怀恩心怀二意,平定河朔后,他上奏朝廷要求封赏归降的安史叛将,朝廷遂下诏封薛嵩为检校刑部尚书、相卫洺邢等州节度使。薛嵩从安史叛将摇身一变,成为朝廷的地方节度使。薛嵩虽然不读书,但感念朝廷恩义,奉职谨慎,颇有治名。大历初年,朝廷加封薛嵩为高平郡王、检校尚书右仆射等职,薛嵩的官爵远远超过了他的父祖。

  772年,薛嵩病死任上,后归葬山西运城,时至今日薛嵩墓仍存。薛嵩死后,其子薛平历任平卢军节度使、河中节度使,出将入相,深受百姓爱戴,也为李唐王朝对抗地方藩镇立下赫赫功勋,年届八十时病死。薛平之子薛从,也官任右领军卫上将军,统领李唐王朝的禁军。

  总体而言薛氏一族并未因参加安史之乱而遭到灭门,反而隆兴一时。这是薛氏一族的荣耀与荣幸,但却是李唐王朝的悲剧。由于对安史叛将的姑息,唐朝地方形成诸多藩镇,成为唐朝末年尾大不掉的问题。藩镇经过几轮洗牌,最终在唐末农民战争中,新兴的藩镇朱温灭掉唐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大动乱的五代十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