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官回乡缺钱,做了一件事,朱元璋震怒
古往今来,当官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
不但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耀也能带来物质上的切实收入,就算是两袖清风的官员,也不用为温饱问题犯愁。
毕竟自己领到手的俸禄就能够养家了。
但是这种在我们看来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朱元璋在位期间却出现了意外。
一位正三品的清官竟然因为过于廉洁,回乡拿不出盘缠,被朱元璋极刑处置!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是从农民群众中走上高位的,所以他本人一直也心怀百姓。
对于贪官污吏那是非常的不耻,也因此施行了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刑法律例。
这也让官员们工作得胆战心惊,不敢中饱私囊,所以这一时期的官场那是相当的清明。
曾秉正本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相当清廉的官员,他出生于江西南昌,学富五车。
早年因为学问做得好就被当地朝廷推举为海州学正,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门领导。
后来因为执政期间政绩明显又得到了上级官员的重视,被举荐到朱元璋面前,正式被提拔为了京官,担任刑部主事。
说起曾秉正这个人,在当官时可以说兢兢业业,他为人耿直,在工作中发现了什么有问题的事情就会直言不讳的向上汇报。
对于这一点,朱元璋最也十分赏识,所以一直也对其非常的信任。
后来当朝廷想要在各地曾设“参政”一职代表朝廷去各地监管地方官员时。
作为比较信任的一个官员,曾秉正被派往了陕西担任参政。
在任期间,他充分的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才能发挥了出来,揭露的不良现象非常之多。
不过,时间一长,难免也会揭露出太多的朝廷弊端,有时甚至还会在言语上触犯朱元璋。
皇帝是谁啊,岂是臣下可以妄加点评的?
因此,不多时,大领导一气之下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回老家反省。
这下事情就来了,曾秉正因为为人太刚正不阿,为官更是两袖清风。
再加上朝廷发的俸禄少,以至于想要从陕西回南昌老家的时候连路费都凑不齐。
无奈之下他私下里将自己年仅四岁的女儿变卖了。
原本想只是一件家事,但不料后来此事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
在朱元璋看来,朝廷给官员发的俸禄足以够他们过得富贵有余了。
但是这个满口仁义道德的老古板竟然能够做出这种卖子的行为,实在是有违伦常。
他原本清廉刚正的形象一下子就崩塌了!
皇帝生气至极,随即就下达了一道命令:将曾秉正就地处以极刑!既然卖儿卖女,那此人以后也不配再为人父母了!
在外人看来,曾秉正似乎是咎由自取,他卖亲生女儿,活该有这样的下场。
其实,如果了解了当时的背景,会明白曾大人还是很冤枉的,因为他当时实在是走投无路了。
皇上让他返乡,不按期离开的话就是抗旨,这种罪行的后果可能就是满门抄斩。
想要离开的话只能想办法凑钱。
可能有人要问,他堂堂三品大员,至于这么穷吗?
原来当时三品官员的收入是35石粮食,如果真的以粮食的形式发下来就好了。
偏偏事实不是这样的。朝廷为了推行新的经济政策就印制了一种纸币,名为“宝钞”。
这在当时普遍以金银为交易手段的市场中是没有什么群众基础的。
于是朝廷只能将这种新政首先应用了官员身上,将他们的薪资都兑换成了这种新货币。
然而,在现实的贸易流通过程中这种宝钞不被认可,其结果就是连连贬值。
官员们到手的宝钞却换不到应有的实物,于是变得越来越穷。
因此,这样看来曾秉正落得这么凄惨的下场基本是朝廷没有从深层次上解决通货膨胀问题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