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前盟国纷纷“敲龙门”让美情何以堪

  在全球“颜色革命”中,中东的埃及和亚洲的泰国是两个瞩目的焦点。而从2011年以来两国政局的变化,都有十分相似之处。

  为了解决国内的动荡,以及大量人员伤亡,2013年7月以塞西为首的军方发动政变,推翻了穆尔西总统,组成军政府,今年6月塞西当选埃及总统;今年5月,以巴育为首的军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英拉总理,组成军政府,只不过是巴育答应最终将“还政于民”。

  但这都是过去时,而现在最引人瞩目的是,当埃及和泰国刚在民主漩涡中艰难探出头时,都纷纷把外交的重头戏压在中国。最明显的特征是,塞西和巴育两位政治强人几乎同时访华。塞西今年6月就任总统以来访问的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第一个亚洲国家,而巴育则是担任总理4个月内第二次访华。

  12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会见了塞西和巴育。习近平表示,中国愿意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同埃及重大发展规划对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核电、新能源、航天等领域合作。而习近平赞赏中泰达成了“大米换高铁”的合作协议,拟建的中泰铁路总长800多公里,是泰国首条标准轨铁路,将全部使用中国的技术、标准和装备建设。

  尽管中国热情欢迎塞西和巴育的来访,但他们担任首脑并没有得到美国的支持和肯定。在美国高层看来,他们虽然脱下了军装而穿上了总统、总理的西服,但其浓厚的军人背景,尤其是推翻民选总统穆尔西和民选总理英拉的做法,在美国人眼中是一个难以抹去的“污点”。

  穆尔西被埃及军方赶下台后,美国曾暂停向埃及提供每年约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而巴育发动政变后,美国迅速宣布暂停与泰国的军事演习和停止部分援助,并把“金色眼镜蛇”联合军演的场所由泰国迁至澳大利亚。

  美国《华盛顿邮报》不久前还发表评论批评塞西。该评论称,2011年1月28日“愤怒日”是现代历史上最引人注目、最彻底、当然也是最上镜的一刻,埃及“起义”民众和警察争夺解放广场之战标志着阿拉伯独裁政治的终结。但现在,在政治强人塞西的规则下,埃及革命的遗产被重新解释和定义,以前反对独裁者的革命领袖被置于受迫害的中心,他们被指控为邪恶的外部势力工作。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塞西政府和美国在政治理念上的巨大分歧。埃及正在逐步摆脱对美国等西方国家依赖太多的局面,转而向多方寻求合作与盟友,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历经动乱,早已厌倦了“西方民主”的民众来说,埃及政府寻求与中国合作无疑是个明智的选择。

  巴育的情况与塞西有相同的地方,也是不受美国的待见。让美国不爽的是,掌权仅一周的巴育,就在今年6月6日会见了一个中国商业代表团,表达了维护两国经济合作的愿望。他在呼吁中国投资者对泰国保持信心,理解泰国当前形势,并邀请更多中国商人到泰国访问投资。看得出来,虽然泰国的外交总原则是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但在与美国发生龃龉的情况下,正试图通过发展对华关系来加以牵制。

  客观地说,埃及和泰国发生军事政变恰恰是民主制度在这两个国家遇到了危机,美国不反思民主制度的结构性问题,反而总是指责埃及、泰国的现实情况,是矫情至极。短期内,美国仍然不会改变对塞西和巴育的成见。然而,埃及和泰国却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将动荡时期造成的损失夺回来。

  其实,塞西和巴育的头脑是清醒的,因为他们明白,要统治一个国家,搞不好民生问题,再强硬的政府迟早也得下台。如今他们都握有掌权,因而必须干出实事才行。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且,中国经济有着较强的溢出效应,包括埃及和泰国在内的国家想要发展,必然要加大和中国的流通与对接,进而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

  当然,作为具有军人背景的塞西和巴育,迅速靠拢中国,并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显然触动了美国的神经。因为埃及和泰国过去均是美国的重要盟国,美国与这两个国家都有十分密切的政治、军事合作。但这两个国家又都是2011年以来被美国制造的“颜色革命”受伤国,看见这些自己花了大价钱操纵政局的国家,其政府首脑争先恐后“敲‘中国龙’的门”,这让美国情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