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的挨饿挨打童年,还不如一个平民子弟
爱新觉罗溥仪是清代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整个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任统治者。他并非皇子,却阴差阳错的坐上了龙椅,也从此开始了他悲惨的童年生活,可以说还不如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孩子。
溥仪是醇亲王载沣的儿子,原本是无缘帝位的。慈禧最初也不看好他,而是在宗室中挑中了端郡王载漪的儿子溥儁。溥儁的母亲是慈禧的侄女,关系更近一些。慈禧把溥儁立为“大阿哥”,养在宫里,还曾策划逼迫光绪“让位”给溥儁,但是因为各方势力的强烈反对而作罢。后来义和团事件中载漪站错了队,让慈禧大为恼火。溥儁也因此失宠,被废黜了大阿哥的身份,和父亲载漪一道流放新疆。大阿哥被废之后,慈禧挑来拣去,就相中了醇亲王家的儿子,溥仪。
溥仪名义上是过继给同治和光绪为子,继承同治兼祧光绪,一个人祧两房,给两位皇帝做儿子。这样一来,同治和光绪的后妃们就都成了他的额娘,一下子就多出来一大堆娘,但从这些额娘们的身上他却没得到半点关爱。
最初,这一大堆娘里是由隆裕太后,也就是当初光绪的皇后执掌大权。
隆裕对溥仪的态度很是冷淡,对他的吃饭问题反倒很上心。溥仪六岁的时候贪吃栗子吃撑着了,此事被隆裕知道之后,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许他再吃任何东西,每天只许喝一点米粥。六岁的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喝粥哪受得了?但是无论他怎么哭闹喊饿,太监们也只能是谨遵太后旨意:不给吃饭。天天挨饿的结果就是溥仪把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往嘴里塞,连喂鱼用的干馒头都吃掉了,这哪里还是个皇帝,简直像个小乞丐。这一幕被隆裕看到又坏了事,隆裕重申了禁令,并且让太监们把溥仪看的更紧。
终于有一天,几乎饿疯了的溥仪冲到了西长街上去抢王府送来的贡品,并且成功的抢到了一只酱肘子,只可惜还没吃上就被旁边的太监又抢了回去。几十年后溥仪回忆起这件事还颇为感慨:“好香的一只肘子,刚到嘴又被抢跑了”。连偷带抢就为一口吃的,这皇帝当的也是惨啊。
饿了好一阵子之后隆裕才开恩让他恢复正常饮食,但也是不能多吃。不然就要被强行“消食”,而这“消食”的办法简直残忍。叫两个太监,一左一右架起溥仪的胳膊然后抡起来往地上墩,类似现在工地上的打夯。溥仪某次吃了六个春饼,就被这样“夯”了一顿。事后太监们还得意的表功,称就是因为“治疗”及时,皇上才没像上次那样撑着。不是挨饿就是被这样强行“消食”的结果就是让年幼的溥仪患上了胃病。
除了饮食上的严苛,日常生活也是千篇一律的乏味。每天要早起给“皇额娘”请安,但是因为“皇额娘”们太多,所以只是请安这一项就要花上好久。每到一处就要跪一次,然后听“皇额娘”们说几句不冷不热的废话,诸如“多穿点衣服”、“好好念书”之类的。听完才可以离开,然后一天都不再见面。
若是这一天平安无事还好,若是有什么事惹了小皇帝不高兴,那么最后倒霉的还得是皇帝。每次溥仪哭闹发起小孩子脾气的时候,太监总管张谦和就会说一句:“万岁爷心里有火,唱一唱败败火”。怎么个败火法呢?就是把他推进毓庆宫里的一间小黑屋,任他如何哭喊、叫骂、踢打都不开门。等到溥仪闹够了,累得没力气喊了,再放出去,这就是“唱”完了。这种关小黑屋的教育方法,溥仪后来回忆起的时候称:“这种奇怪的诊疗,并不是太监们的擅自专断,也不是隆裕太后的个人发明,而是皇族家庭的一种传统,我的弟弟妹妹们在王府里,都受过这样的待遇。”孩子哭闹就扔小黑屋里,这皇族教育孩子的办法也是简单粗暴啊。
大家都有童年,溥仪应该就没有
实际上1912年,隆裕太后颁布《退位诏书》,溥仪就已经不再是皇帝了。但按照和民国政府达成的优待条例,溥仪仍旧可以居住在宫内,身边的太监宫女也仍旧称他为皇帝。直到民国十三年“北京政变”爆发,他才被驱逐出紫禁城,结束了皇帝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