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内高手都是太监吗,为何会出现太监会武功的设定呢
大内高手都是太监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武侠的世界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和真正的门派弟子有着本质区别,也不是抛头露面的大侠。他们凌驾于普通的绿林之上,却没有人敢去怀疑这群人的实力,没错,这还是一群人,既可以叫做大内高手,也可以称为保龙一族。
因为皇宫对于百姓来说是封闭的,和朝廷之外的外相对应,所以称为内,再加上皇宫面积庞大,遂称大内。如《旧唐书
德宗纪上》中写,天宝元年四月癸巳生于长安大内之东宫。《史记
景宗本纪》则指出,置左右内官,属大内。而大内高手就是皇宫内培养的一些特殊人才,他们的作用有多种,但在主观上是负责皇宫警卫的人员,始于唐朝。
▲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保龙一族
武功高强则是这群人的标配,但在这之前,已经出现这种专门为高级领导配备的警备人员。比如《三国志》记载,初,许褚所将为虎士者从征伐,太祖以为皆壮士也,同日拜为将,其后以功为将军封侯者数十人,都尉、校尉百余人,皆剑客也。这里边的剑客就是武功高手,在当时属于曹操的私人保镖队伍。
再往前一点的大秦,始皇帝的周围只有军队保护,是没有大内高手出现的。所以也就出现了荆轲刺秦时,秦王自己拔剑与荆轲打斗的尴尬。与后来的大汉不同,虽然都是有着很强的尚武精神,但是汉朝皇帝不仅练武,身边还有高手存在。如剑客王越既做过虎贲将军,还是汉桓帝、汉灵帝在位期间的武术老师。王越在传说中的勇力可比吕布,和对阵的武将不同,他更擅长于刺杀与技巧。后来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王越又成了曹丕的老师。这个人却一心为官,几乎从未出宫,所以他的武功究竟怎样,并没有流传出来。
王越有个徒弟叫做史阿,后来也在曹丕身边,在曹丕的《典论·自叙》中讲,余又学击剑,阅师多矣,四方之法各异,唯京师为善。桓、灵之间,有虎贲王越善斯术,称於京师。河南史阿言昔与越游,具得其法,余从阿学精熟。可见在曹丕的眼里,史阿是个有真本事的。
如果细分一下后来大内的武装人员,既有禁卫军,左右威卫,骁果卫,千牛卫,龙武卫,还有羽林卫,内卫等等。级别一个比一个高,虽然有些朝代的称呼会改变,但大内的人员往往不减反增。这是隶属于皇帝的亲卫队,严格意义上只有皇帝才能命令的队伍。大内的军队是整个国家军队体制中级别最高的,权利也相当大,于封建体制中,除了皇帝,几乎没有人敢对他们不敬。
以上的这些都属于制式部队,但在一些武侠作品中,并没有出彩的表现。江湖中的高人有着各种办法能够进入大内;十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警戒系统并不能阻挡。比方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中,皇帝寝宫都是一些江湖人士来无影去无踪的地方。那么,这里也就成了关键之处,也是太监与内侍轮番登场的开始。
▲电影《第一世》里的明朝锦衣卫高手
在我们的武侠文化之中,太监会武功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为什么大内高手到了最后会是一群阉人呢?这个理由是从哪里来的?这就要提到一种设定,首先认为这群人性格扭曲,阴狠毒辣,打着皇帝的政治走向却总是做着一些腐败残暴的事情。最主要这群人相当厉害,如果说近卫是高手的话,那么太监一定是高高手,毕竟大部分的时间,太监代表了终极反派。
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太监吗?
答案有些否定,虽然太监会武术谁也挡不住,但从纯粹的历史角度出发,太监也好,内侍也罢,不过都是一些服侍皇帝的人物;加之封建年代的局部手术并不是相当完美,甚至有许多人经受阉割后没几天就伤口感染挂掉了。清朝雍正年间倒是设立了技勇太监一项,这也是太监会武术的起因之一,加之武侠中比较玄妙的说法认为太监终生童子状态,对修炼武功有加持助益。实际上,清朝仅有拳师董海川在王府里做过太监,问题是在做太监之前,董海川便有了一身的本事与名气,至于到底是割了厉害还是不割厉害,这就没法推敲了。内侍就更不行了,往前了说,曹丞相一句我梦中好杀人就表明了这些人真的不会功夫。
那么,太监会武功的这个设定从哪来?
明朝是太监最具代表的一个时代,正史当中有刘瑾,魏忠贤,郑和,汪直,王振,冯宝等等。其实这里边要说会武功的,可能仅有郑和一个,史书讲郑和知兵习战这也是能做统帅的意思,如若真来探究他会不会武功,却是没有定论的。并且在明以前,宋代的童贯,李宪也率领数十万大军跟外敌死磕过,也都是依靠军功升官发财的人。
准确的说,这只是武侠文化营造了一个氛围,因为真正的太监只是普通人而已,或许可以练武,但从医学角度出发的话,他们极有可能由于雄性激素的分泌不足,显得弱小。之所以把太监比喻的如此厉害,这也是因为明朝太监在政治比例中达到了其他时代都无法重要的位置。于是出现了曹少钦,雨化田,东厂,西厂,锦衣卫等等,而且在武侠世界里,这里的太监终结了许多的豪侠壮士。单田芳的评书里有一句话,叫做行走江湖要小心三种人,分别是僧道,残疾,女人。仔细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几种人在武林的设定中都会突出一些。太监就是一个不纯粹的男人,也叫阴阳人,可以算作残疾类别中的奇葩,因为在常人来看,他们从生理到心里都算缺少构造。需要一个反派设定的话,那么明朝的太监有着太多的可用理由。
清代的初期的大内高手并不多,到晚期的时候却无比繁荣,现今能够知晓的人物也是数不胜数。康熙皇帝击杀鳌拜之时就培养了自己的大内高手,当然不是韦小宝,多隆,海大富。只是一些善于摔跤的少年,但就是这么一群少年击败了满洲第一勇士,受过巴图鲁封号的鳌拜!有道是好汉架不住人多,好虎架不住群狼,身经百战的鳌拜在这一刻都没等反应过来就趴了,这就是现实的存在。
由此可见,大内高手这个职业并不是需要多么高强的本领,而是在皇帝下令之时敢于悍不畏死的去挑战那些不败的神话。清代后期的武举也为大内提供了不少高手,当时有个善扑营的制式部队,就是用来保障清朝皇宫安全的队伍,时常会请一些民间的武林高手与其教学,切磋等等。宫宝田,杨露禅等武学大家,都有过在此教授本事的记录。
在此之外,历史中还有一些大内高手的出现,和保护大内不同,这群高手是反着做的,他们才是皇家的终极杀人王。里边的构造也复杂了很多,杀手多是丫鬟太监,也有宫女随从,再到厨子医生涵盖无数角色,毒杀是他们最擅长使用的项目。暴露了也不怕,皇宫大内水井无数,往里一扔就算完事。皇宫深处的较劲是带来这些缘由的因果,在这种体系中,心计的毒辣比江湖上的腥风血雨更甚,既有为了争宠下毒的,也有怀不上孩子下毒的,怀上孩子也下毒的;简直就是撕逼电影的片场。封建制度下的皇宫内部本来就并不安稳,可能一些大侠还在苦苦寻找机会潜入大内刺杀之时,里边的那位早就被一碗毒药端在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