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苏州府人口有多少?哪个省的人口最多
明朝经济最鼎盛时期的万历年间,到底有多少人口,学界争议很大。有的认为只有6千万,有的认为将近2亿。
在明朝人口统计中,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末年的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注定是个绕不过去的节点。在这一年,明朝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口统计数据——6054万人。这只是纸面上的人口数据,当时的总人口应该超过7千万。
明朝的人口分布,主要是指内地,既十三个布政使司加京师南京。这些地方是明朝直接统治的区域,北元、东北、西北,以及最西南的地区没有计算在内。
首先是京师南京。这里的京师,不是指南京一座城市,而是整个直隶。也就是现在江苏(含上海)和安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原来的直隶称为南直隶。
苏皖沪两省一市加一起,面积也不到24万平方公里,人口却非常稠密,达到了1075万人。这还没有包括拥有军籍的116万人。无疑,直隶是明朝人口最多的地区,但其中也密有疏。苏州人口最多,仅一个府,就有235万人,占了全“省”约五分之一。而皇城所在的南京应天府(狭义上的城市),“只有”120万人。这个数据在直隶只排第三,松江府的人口比应天府还多一万多。
直隶省的人口,主要分布淮河以南,尤其是长江流域。比如常州府有77万人,扬州府有73万人。而淮河以北的军事重镇徐州,当时连府都不是,人口也只有18万。
徐州等苏北地区是当时明朝两大人口聚居区的过渡地带。徐州以北就是山东,洪武二十六年,山东的总人口是525万(不算军籍人口20万)。525万人口的山东自然不能和直隶相比,但在刚平定战乱不久的北方,这个数据已经不少了。
需要说明的是,山东这525万人口中,不仅包括山东六府,还包括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的辽东。辽东北控女真,西控北元,东控韩日,战略地位太过重要。再加上辽东人口较少,明朝只在辽东设军事机构都指挥使司,辽东的民政都跨海隶属山东,包括人口统计。辽东人口非常少,加上百姓和军籍的,总人口只有50万,相当于山东的十分之一。
不过,辽东的面积不小,12.4万平方公里,而山东的“总面积”只有27.3万平方公里(剩余的是山东本部的面积)。
再往北,就是明朝未来的国都北平了。明朝在这里设布政使司,下管以北平为首的八个府。这一年(1393年),北平布政使司辖区的总人口达到264万人,看似不多,但要知道,当时的北平,处在与北元对抗的最前沿。
从北平往西,到了面积16万平方公里的山西。山西布政使司辖区的人口明显多了起来,达到508万人(含38万军籍人口)。山西面积不小,但只有四个府:太原府、平阳府、潞安府、大同府,外加四个直隶州。
北平(辽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抗北元,往南的西侧(山西)、东侧(山东)各有人口五百万,堪称是直隶(南京)北线防御的缓冲带。即使北元兵冲破北平防区,但山东和山西的人口较多,可以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北元骑兵南下的速度。
在古代,人口密疏与否,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在军事上行进速度的快慢。
山西以南是河南。河南16.4万平方公里,人口216万(含25.3万军籍人口)。河南以西的陕西布政使司,人口略多一些,287万人(含23万军籍人口)。由陕西入四川,人口更少,146万人,甚至比苏州一个府还少了近百万人口(不含四川的20万军籍人口)。不过,四川地处西南,各种情况非常复杂,人口较少是可以理解的。
而从四川往东进入湖广,人口又多了起来,湖广布政使司(辖湖北、湖南)人口580万(包括50万军籍人口、60万非汉族人口)。
湖广省以南是广东,总人口324万(含23.5万军籍人口)。当时的广东省辖区,除了现在的广东省,还包括海南省,以及现在广西的沿海地区。广西在当时是个内陆省份,总人口148万(不含10万军籍人口),和四川差不多。
云贵地区,情况更为复杂和特殊。云南总人口只有71万,军籍竟高达45万,仅明朝在云南的驻军就有12万,再加上24万随军家属。贵州总人口有126万,但其中有32万却属湖广布政使司(及湖广都指挥使司)管辖。
湖广的东边是江西、浙江、福建。江西人口达到906万,浙江人口有1048万(不算军籍人口30万)。而江西和浙江的面积,和现在的赣、浙两省几乎一样,没有变化。面积12万平方公里的福建(不包括对面的大岛)看上去崇山峻岭,平原较少,人口却不少,达到419万(含27万军籍人口)。
这还只是明朝草创初期的人口数据。随着明朝统治的稳定,明宣宗(1425年至1435年在位)以后,明朝人口不断增长,最终到达了万历年间的顶峰值。到了明末战乱,明朝人口又大幅度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