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凿壁偷光苦读书,最后他的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凿壁偷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大家在小时候都听过,而且老师还让我们以他刻苦学习的精神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报效国家,他就是匡衡,一位博学多才、才华横溢但又经不住诱惑的人,小时候把他当做榜样,但现在了解的多了就对他有一些别样的看法,当然前提是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环境,不能平白无故对一个人下定论。所以以下就是我对匡衡这个人的一些看法,总结了以下几点。
我们先回顾一下印象中的匡衡。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汉朝时期,百姓生活安居乐业,平常百姓要想出头,就必须努力读书,匡衡家就是平常百姓,但是他的父亲从小就鼓励匡衡读书,但无奈家里很穷,白天的匡衡得去地里面种庄稼,晚上才有时间学习,他家又买不起蜡烛之类的照明工具,匡衡把隔壁邻居家的墙壁凿了一个洞来学习,这就是匡衡小时候的故事,他鼓励我们做人应该自强不息,不应该因为环境而放弃自己。很讽刺的是,他的自强不息也仅仅停留在小时候。我们接下来说说他长大后的故事。
也能说匡衡这个人运气特别好,虽然九次考试没一次考中,但是他对诗经的理解却被当时的太子发现了,太子发现匡衡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虽然他片刻严重,但太子就是喜欢啊,就人匡衡为老师了,知遇之恩无以报答,只能倾尽全力去回报太子,而当太子知道匡衡凿壁偷光学习时更才是感动的不行,两人也就结为至交。不久,太子继承皇位,称汉元帝。不难想象,汉元帝还是太子的时候就把匡衡宠到天上了,何况当上皇帝,封个一官半职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匡衡不久就当上了太傅,知道汉成帝执政,匡衡已经与石显和陈汤结为一体,三人可谓是臭味相投,惑上乱下,做的事真的是天衣无缝。而此时的匡衡也为自己积累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但是在汉元帝死后,三人联盟中的石显在汉元帝生前做的很多龌龊事汉成帝也是知道的,但是汉成帝没有声张,匡衡从小饱读诗书,但他却不甘于一直和石显和陈汤为伍,他也逐渐看出汉成帝对石显的不满,匡衡一咬牙一跺脚,直接把石显告发了,石显轻而易举被惩办。没了石显,汉成帝还是不重要匡衡,因为还有陈汤,匡衡觉得有陈汤在,自己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况且他们三个人做的贪污枉法的事,匡衡都知道,匡衡把陈汤也告了,顺理成章,陈汤倒了,但事情却没有想的
那么简单,陈汤在朝廷中也不是没有人脉,就是谷永大将军,因为当年陈汤为谷永报了杀父之仇,如今陈汤有难,谷永不可能坐视不管,这下匡衡得麻烦的就大了,本来想一心一意的当个丞相,没想到朝廷暗地里的人脉确实错综复杂,匡衡大大低估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谷永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封奏章为陈汤辩护,也狠狠地批了匡衡一把,而汉成帝也觉得自己被匡衡耍了,这还能行,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人,况且匡衡为人师表,又是当时的丞相,肚子里不能撑船就算了,鼠目寸光的事也要做。直接把匡衡罢官回家,回到了当初的那个他奋斗的破屋子,墙壁上还有他凿的洞,我想匡衡当时心里也是一把辛酸泪吧,不久之后,他因为郁郁寡欢而病死在自己曾经奋斗过的小屋里,小时候心目中的偶像也变得这么个下场,真是让人感叹,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但我们话又说回来了,匡衡得错就是他一个人的错吗,不是,肯定不是,只不过是当时大背景下的一个小人物的奋斗辛酸史,匡衡长期在贫穷的环境下长大,他穷怕了,也饿怕了,他努力读书就是想有朝一日出人头地,而这一天真正来临后,他面对的世界又是另一个样子,纸醉金迷。所以在他晚年,仅仅是一个丈量土地的空子他就不顾身份地位去钻,即使他的封地已经达到几十万亩,富得流油也还是要那点土地,也许这就是人吧,得不到的时候千方百计的去夺取,得到了又觉得不够。我们以匡衡为例子,一个农民阶层跃到贵族阶层,当时的学的治国理政想法付之一炬,满眼的纸醉灯谜,难道寒门的贵子就是这等出息吗?实在是让人费解。俨然成了《人民的民义》里祁同伟,告诉我们,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