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揭秘仁慈的汉文帝因何事下令诛灭此人三族?

  开启文景之治的汉文帝刘恒一向以宽厚仁慈著称,他即位后不仅废除了各种诽谤罪和妖言罪、收罪犯家属为奴婢以及连坐的律令,对某些图谋叛乱的人也相当仁慈,一生极少大开杀戒。

  公元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听说文帝亲临太原统兵出击匈奴,以为有机可乘,发兵造反。汉文帝得知刘兴居举兵谋反,一方面派军队前去平叛,另一方面下诏书说:“济北境内吏民,凡在朝廷大兵未到之前就归顺朝廷和率军献城邑投降的,都给以宽赦,且恢复原有的官职爵位;即便是追随刘兴居参预谋反的,只要归降朝廷,也可赦免其罪。”由于汉文帝宽厚仁慈,刘兴居失道寡助,兵败自杀,而那些曾追随刘兴居谋反的人果然都被宽恕了。

  公元前174年,淮南王刘长与棘蒲侯柴武的太子柴奇合谋,派使者去与闽越、匈奴联络,准备发动叛乱。反情败露,淮南王刘长被押送到长安,丞相张苍、御史大夫冯敬、宗正、廷尉等大臣都认为应该处死刘长以及与刘长一同造反的人。结果汉文帝只是处死了与刘长一同谋反的人,却赦免了刘长的死罪,废去王号,把他发配去蜀郡。

  刘长在被押送去蜀郡的途中绝食而死,汉文帝后悔不已,追尊淮南王刘长谥号为厉王,并封他的儿子刘安为淮南王、刘勃为衡山王、刘赐为庐江王。

  总之,在汉文帝时期,汉文帝君臣以秦朝灭亡为鉴诫,国政以宽厚为本。这种风气影响到全国,改变了那种互相检举、攻讦的风俗。官吏安守本分,百姓安居乐业,风俗笃实厚道,禁制法网宽松,有犯罪嫌疑的大都从宽发落。所以,汉文帝时期的刑罚大量减少,甚至出现了一年之内全国只审判四百起案件,停止动用刑罚的景象。

  此外,对于封建君王而言,他们最害怕、最痛恨的就是谋反,所以一旦有人胆敢谋反,一般都会课以重罪,进行血腥大清洗。但汉文帝对刘兴居、刘长的谋反均未大动干戈,而是从轻处罚,可见汉文帝的确是一位十分仁慈的君王。

  那么,这样一位仁慈的君王,为何要对新垣平大开杀戒,诛灭了他的三族?

  新垣平是赵地人,凭借着善于观云气而知凶吉得以进见汉文帝,劝说汉文帝在渭城建五帝庙,并预言这将使周朝的传国宝鼎出现,还会有奇异的美玉出现。

  汉文帝相信了新垣平的胡说,于公元前164年亲自到渭阳五帝庙郊祭。第二年,汉文帝果然得到了一个刻有“人主延寿”四个字的玉杯。汉文帝因此更加信以为真,下诏把这一年改为元年,下令天下民众尽情聚会饮酒。

  不料,就在这一年,新垣平欺诈的事情就被人揭穿了。经查,那个刻有“人主延寿”的玉杯实际上是新垣平为了欺骗汉文帝而叫人献上的。

  汉文帝发觉自己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临老晚节不保,竟然为一个方士所欺骗,不由得勃然大怒,一向如温顺的兔子也开始咬人了,难得大开杀戒一回,下令夷灭新垣平三族。

  方士乱政,古已有之,秦始皇晚年变得喜怒无常、神神叨叨,实际上也与方士有着莫大的关系。而方士之所以能够得到某些帝王的宠信,却与这些帝王无法正确面对生老病死有关。我们只要稍微梳理一下中国历史,就能清楚看出,那些迷信方士的帝王,往往都是在年老体衰时。方士们正是利用帝王畏惧死亡的心理弱点来行骗。

  秦始皇在发觉被方士欺骗后,虽然也曾一怒之下坑杀了数百人,但他未能及时清醒过来,未能从迷信的泥潭里脱身,仍然相信方士。秦始皇两次上了方士徐福的当就是明证。

  与秦始皇相比,汉文帝做得较为出色的是,当他发觉自己被方士蒙骗后,马上采取措施压制住迷信之风,从此不再相信方士,从而让汉室江山在正确的轨道上继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