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一代名将为建立明朝穷极一生,却没活过四十岁

  还记得小说《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常遇春吗,小说里的常遇春以历史人物为原型,虽然在《倚天屠龙记》中只是一个小小的配角,但其重情重义的人物形象,为众多金庸迷所喜爱。尤其是他在知道自己活不过四十岁时,说的那一段话,“大丈夫济世报国,若能建功立业,便是三十岁亦已足够,何必四十?要是碌碌一生,纵然年过百岁,亦是徒然多耗粮食而已,”体现出他胸怀大志,意欲纵横天下的心态。

  历史上的常遇春也确实是一个爱国将领,为朱元璋开辟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常遇春出生于安徽一个贫苦农民之家,自幼学武。待到成年之时,身高臂长,力大过人,精于骑射,“十八班武艺,样样精通”,已经显出与常人的不同。他生活在元末那个黑暗的年代,阶级矛盾尖锐,烽烟四起。常遇春迫于生计加入了绿林好汉-------刘聚的阵营,因为一身武力他很快得到了刘聚的重视。这样拦路抢劫有吃有喝的日子,常遇春一开始觉得很满足。比较在战争年代,能保住命,还能有酒有肉,日子就算很好了。然而,两个月以后,常遇春慢慢发现刘聚的这批队伍除了打家劫舍什么都不会,这并不是长久之计,他开始起了另找出路的想法。

  1355年,常遇春一伙在和州下手时遇到了正在攻打和州的朱元璋。他觉得朱元璋治军有方,爱护百姓,当即决定离开刘聚,投奔朱元璋。但是朱元璋以为他参军不过是想有口饭吃,朱元璋态度十分不好。常遇春见此说了这样一番话,“将军指到哪里,我愿打到哪里,渡江之日,愿为先锋,”就是这四句话表明自己的忠心,让朱元璋把他留了下来。戎马倥偬,就此一生。

  他在二十五岁参加了朱元璋的起义军,勇猛敢战,是常遇春的个人特点。投奔朱元璋后不久,常遇春便立下大功。朱元璋带着大军准备渡江南下时,在采石矶遇到了元军的激烈对抗。两军焦灼之际,常遇春乘着小船冲入敌人阵营,打开了一线生机,朱元璋随机带人登岸,元军大败。朱元璋占领了太平,第二年,占领了重庆。常遇春在这其中很好了展现了自己的实力,由先锋升为元帅。1360年,常遇春与徐达一起大破陈友谅军,再次立下大功。

  1364年,朱元璋派徐达和常遇春东征张士诚,经过十个月的激战,张士诚败死,常遇春因功进封为鄂国公。1368年,徐达与常遇春由临清沿运河北上,一举攻占了元大都,改为北平府。在这一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称帝建明朝,年号洪武,开启了大明王朝对中国长达300年统治。

  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称他“常十万”,人们皆称他为“天下奇男子”。常遇春的妻子蓝氏是大将军蓝玉的姐姐,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两人育有三男一女。1369年,八月九日,常遇春率师南归,到了柳河川,暴病死于行军途中。常年征战,积劳成疾,伤痕不断,加上到柳河川之时,气候不适,便患上了“卸甲风”,久病不治,无良医,不治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