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谭嗣同是个怎么样的人?谭嗣同被捕为何父亲不救他?

  谭嗣同是个怎么样的人?谭嗣同被捕为何父亲不救他?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1898年6月11日,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1898年9月21日,慈禧囚禁了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同治四年出生于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父亲谭继洵。同治九年,他得了重病,昏死三日,后来竟奇迹般的复活了,故字“复生”。十岁时,拜浏阳著名学者欧阳中鹄为师,在他的影响下,谭嗣同对王夫之的思想很感兴趣,受到了爱国主义的启蒙。他博览群书,好讲经世济民的学问,文章写得很不错,很反感传统的时文八股。

  1877年,他在浏阳与唐才常订交,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之后又到兰州,在父亲的道署中念书。1884年,离家出走,游历各省,观察各地风土人情,结交名士。次年。开始认真研究王夫之等人的著作,同时阅读介绍西方科学、政治、史地的书籍。

  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30岁的谭嗣同在家乡听到这个消息后,满怀忧愤。于是,他努力提倡新学,号召变法,在家乡组织算学社等。康有为联合一千多名举人上书清政府,要求拒和、迁都、变法,焦灼着谭嗣同的心。在变法思潮影响下,他逐渐认识到必须对腐朽的封建制度进行改革,才能救亡图存。

  1896年2月,谭嗣同入京,结交了梁启超等人。后来奉父命,到江苏候补知府。期间,开始撰写《仁学》,于1897年1月17日完成,这是维新派第一部哲学著作。同年2月,谭嗣同回到家乡湖南,在巡抚等人的支持下,与唐才常等创办时务学堂,大力在学堂上宣传变法革新理论,给学生灌输革命意识。

  1898年初,谭嗣同创建了南学会,开办《湘报》,宣传变法,抨击封建制度。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决定变法。8月,因翰林院侍读学士徐致靖的推荐,他被光绪征召入京。9月5日,参与到变法中。

  变法失败后,谭嗣同于9月24日在浏阳会馆被捕。9月28日,与康广仁等五人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原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是被他拒绝了,他说:“各国变法都是在流血中完成的,今天中国未听说有因为变法而流血的人,所以国家不昌盛。如果有,请从嗣同开始。”

  资料显示,谭嗣同被捕时,父亲谭继洵是湖北巡抚,可是他并未实施营救。谭继洵一是为了自保,二是知道即使向慈禧求情,也不能成功将儿子救出来。他是一个保守、封建之人,对儿子的变法行为很不赞同。谭嗣同在浏阳推广新学时,有人邀请谭继洵发挥带头作用,谭继洵立马拒绝说:“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1899年,谭嗣同的遗骸运回湖南,安葬在浏阳城外石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