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死因为何至今未解?雍正皇帝究竟怎么死的
满清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八月二十三日清晨,突然暴毙在圆明园离宫中。当时官方宣称他是忽然发病身亡。《雍正朝起居注册》是这样记载的:“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办事如常。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宝亲王、和亲王终日守在身旁。戌时(午后七时至九时)皇上病情加重,急忙在寝宫发布遗诏给诸王、内大臣及大学士。龙驭上宾于二十三日子时(夜十一时至翌日一时)。由大学士宣读朱笔谕旨,着宝亲王继位。”由于这些记载没有明确说明雍正的病情及死因,致使他的猝死变得扑朔迷离起来,并充满了种种传说。
在众多的雍正死因中,很多专家根据史籍中的蛛丝马迹推论,认为雍正很可能是因服食丹药中毒而亡,然而这一说法仍有疑点。
在寻求不老术方面,雍正与历史上的先行帝王相比毫不逊色。早在还是皇子时,他就对道家炼丹产生了浓厚兴趣,还曾写过一首《炼丹》诗歌颂丹药的功效,并与道土往来甚密。继位当皇帝之后,雍正更在宫内蓄养了一批炼丹道士,还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赞赏他“发明金丹之要”。大约在雍正四年(1726),即他暴毙前九年,雍正就开始服食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对药效深信不疑,并将其赐给宠臣。一次,他赠“既济丹”给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君臣间还讨论服用的方法。后来又赐给河东总督田文镜,并告诉田,这种药的药性“不涉寒热温凉,征其效亦不在攻击疾病。惟补益元气,是乃专功。”雍正还劝其宠臣放心大胆地吃御赐丹药,不用怀疑其药性。因为自己对这种药“知之最确”。
据有关档案的记载,雍正八年春,雍正生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祛邪”,雍正命百官从全国各地寻访道家术士,搜罗在身边,如贾士芳给雍正按摩时还口念咒语,娄近垣经雍正特批在宫里设坛祈祷,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则在圆明园里为雍正炼丹。专门记载清宫日用物品消耗的内务府流水账《活计档》就记录了关于这方而的内容:从雍正八年十一月开始,在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的主持下,陆续有大量木炭、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物品被送进圆明园内东南角的秀清村,以后运送的数量越来越多,到雍正十三年止,雍正共下令向圆明园运送上述物品达157次,平均每月要运送两二次,而雍正十三年以后(即雍正死去后)便戛然而止。
这些物品用来干什么用的呢?当然是用来炼丹,因为这些恰好都是炼丹的原料。据《活计档》记载,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曾两次从圆明园发出帖子传达旨意,向大臣赏发“丹药”。在这里。“丹药”二字明白无误地出现在了清宫档案中。从雍正对道士炼丹的兴趣。对药石性理功能的了解,和长期服食丹药的事实来推测,雍正很有可能是因体内蓄积了过量的银、铜、铅等矿物质,导致慢性中毒而死。
然而,乾隆皇帝刚一即位,立即下令将雍正蓄养在宫中的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驱逐。上谕中说:“皇考万几余暇,闻外间炉火修炼之说,圣心深知其非,聊欲试观其术,以为游戏消闲之具,因将张太虚、王定乾等数人置于西苑空闲之地,圣心视之与俳优人等尔,未尝听其一言,未尝用其一药……令朕将伊等驱逐,各回本籍……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御前一言一字,以及在外招摇煽惑,断无不败露之理,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决不宽贷。”另据资料,在下令驱逐道士的同时,乾隆帝还告诫宫内太监、宫女不许乱传“闲话”。
试想,雍正暴毙,新皇帝刚刚即位,有许多事情等着去做,为什么都置之一边,却专门为了几个道士发布一道上谕?究竟道士们犯下什么弥天大罪,才令乾隆不容迟缓,在此时迫不及待地处治他们?乾隆怕道士们出宫后散布雍正的什么言行?又有关于什么的“闲话”可能在宫中乱传?这些都不能不让人思考,去梳理真正的答案。再从乾隆上谕的内容来看,“未尝听其一言,未尝用其一药”,明显与宫中《活计档》的记载相矛盾,为何要如此表白呢?除了给人一个乾隆有意瞒天过海,为其避讳的感觉以外,似乎再也想不出其他什么理由了。
但是,由于缺少直接的证明,人们关于雍正死于丹药中毒的推论也只能停留在猜测上,而且还有一个疑点:假如真是丹药致死,那么炼丹的道士必当诛杀无疑,为什么乾隆只将他们驱逐出宫了事?
要解释这个疑点,可以回顾一下历史上唐高宗的所作所为。高宗之父唐太宗也是服食丹药而暴亡的,但高宗担心皇帝服丹致死的事情传出去让世人笑话,便将炼丹的印度方士那罗迩娑婆寐悄悄“放还本国”。人同此心,可以想像,如果雍正真是死于丹药的话,乾隆肯定也不愿让天下人尽知,所以必须要替皇考遮掩事实真相。
不过,还有一个疑问倒是难以解释:历史上食丹而亡的帝王并不在少数,像晋哀帝、明仁宗等都是吃长生丹药巾毒丧命的,史书上均对其死因有清楚的记载,为什么清朝却讳莫如深呢?莫非除了服丹而亡之外,真的还有什么世人不晓的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