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五大谋臣中:谁才是曹魏的第一谋士?
曹魏雄踞中原地区,是三国中整体实力最强的,从武将谋臣中就能窥探一二。整个三国不仅是三个政权的争斗,也是谋臣智慧的博弈。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曹魏第一谋士呢?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郭嘉劝曹操打袁绍、打吕布、料中孙策之死,后来对袁谭兄弟的间隙、奔袭乌丸等事,郭嘉都是劝曹操“要不要这么打,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仅论判断的表现,不在荀攸贾诩之下。但在“出策”方面,比那二位秘策不断的,明显少了一点。打个比方,李世民说“房谋杜断”,荀攸好比房玄龄,有谋;郭嘉就倾向杜如晦,善断。
郭嘉简介:郭嘉(170-207),字奉孝,外号“鬼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曹操赤壁之战大败之后,曾大哭曰“吾哭郭奉孝耳!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足见郭嘉在其谋士中的地位。有诗赞曰“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决策似陈平,运谋如范蠡。可惜身先死,中原栋梁倾”乃三国杰出谋士。
荀彧(163-212年),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荀攸是曹操的临场智谋机。南打张绣、东征吕布、破文丑、烧韩猛,离间袁家兄弟,都是荀攸的计策。尤其是官渡,前线基本是荀攸为主军师。曹操都承认“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传说荀攸一共画秘策十二道,只有钟繇知道个中真相了。
荀攸简介: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在后来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正始年间追谥为敬侯。
贾诩开始帮着李傕郭汜,破了吕布;帮着张绣屡破曹操,到关键时刻又让张绣站对了边,在合适的时间降了曹,所谓“使吾信重于天下者,子也。”官渡,他和荀攸一起画谋;取了荆州,他劝曹操不要伐吴;对付马超,是他提出的离间计;而且乱世里活了七十七岁,身居高位,聪明得过了头。
贾诩简介: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外号“毒士”。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他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
程昱(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后从曹操于兖州,封寿张令。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昱常为曹操出谋献策,汉献帝定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后文帝践阼,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谁是曹魏第一谋士?
在《三国志》中,陈寿对荀彧的评价很高,说他“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荀彧加入曹营后,首先提出了“奉天子而从民望”的正确主张,为曹操在政治上站稳了脚跟。建安元年七月,汉献帝自河东返回洛阳。曹操拟议建都于许以迎天子,反对派认为,山东尚未平定,韩暹、杨奉刚把天子迎回洛阳,北面联合张杨,恐难控制。荀彧力排众议,劝谏曹操说,现今天子虽已返回洛阳,但那地方一片狼藉。义士有保全朝廷之心愿,百姓有感念旧主之哀伤。如能趁此机会,迎天子以从民意,是谓大顺;秉公心以服群雄,是谓大略;持正义以纳英杰,是谓大德。这样一来,天下即便有人不服,也不会受其所累,韩暹、杨奉之流岂敢为害?若不及时定夺,待他人生出异心,那时再考虑这件事,就来不及了。于是,曹操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到洛阳迎天子移都许昌。这让曹操在政治上占尽先机,形成了其他豪强无可比拟的战略优势。一时间,天下英才纷至沓来,“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之说虽系夸张,但却能让人领略到“路线正确天下归心”的兴旺气势。
其次,荀彧提出了“深根固本致天下”的战略方针,协助曹操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制定了先后缓急的军事路线,并多次匡正进程中的偏差,深为曹操所赞赏。一支队伍能否立足稳固、发展壮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方根据地是否牢固。若无巩固的后方和丰实的后备,再强大的队伍也难以为继。因此,荀彧就像刘邦帐下的萧何一样,很少随曹操出征,更多的是“居中持重”,调度筹划军国大事。兴平元年夏,曹军挥师徐州征伐陶谦,兖州张邈、陈宫乘机倒戈,暗中迎立吕布。危急之际,留守兖州治所鄄城的荀彧,临危不惧,沉着应对。他趁豫州刺史郭贡主意未定,劝退了兵临城下的数万人马,又派程昱晓谕东阿、范城守将,从而保全三城,稳住了后方根基。否则,曹操将进退失据,陷入困境。
综观荀彧一生,尽管他不赞成曹氏代汉自立,但他对曹魏的贡献举足轻重,尤以荐贤举能为甚。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的谋臣,多半是荀彧举荐的,而且个顶个是拔尖人才。据《荀彧传》所述,他前后推举的都是“命世大才”,如荀攸、钟繇、陈群、司马懿、郗虑、华歆、王朗、荀悦、杜袭、辛毗、赵俨、戏志才、郭嘉、杜畿等,个个都曾为曹操所器重,并屡献奇谋、累建奇功。
那么,荀彧有何神通,能为曹营举荐这么多有识之士呢?
说起来,其中的道理并不复杂。一个人,只有当他视野开阔、眼光宏远、智慧具足、见精识精时,才能发现世上之奇才,人中之龙凤。就是说,能识得高手的人,自己首先必须是高瞻远瞩的高手,甚或是更胜高手一筹的高手。荀彧正是这样一个为历代史学家所称道的三国第一谋臣。他不仅在政治上颇有建树、军事上颇有远见,而且在公德与私德上都为世人所景仰,所赞佩。
曹魏五谋臣结局曹魏五谋臣怎么死的
郭嘉: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
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
荀攸:太祖进魏王,攸以太祖叛汉,太祖怒,攸忧愤成疾,旋卒。
贾诩: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无功而反。同年,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继嗣。
程昱:黄初元年逝世,寿八十,曹丕亦为之流涕,追赠车骑将军,谥曰肃侯。算是长寿且善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