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桓玄和刘裕都篡晋,寒门刘裕是怎么胜过门阀桓玄的?

  桓玄和刘裕都篡晋,寒门刘裕是怎么胜过门阀桓玄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自西晋八王之乱后,五胡乱华,衣冠南渡。晋室自此偏安江南延续法统,史称东晋。

  不同于司马氏吸取曹魏败亡,大肆分封宗亲为藩王的西晋,东晋司马氏从一开始就面临南迁士族和江南本土士族的掣肘。整个东晋一朝,皇权威仪始终未能竖立起来,并不断上演门阀子弟把持朝政的权臣戏码。

  然而让后人颇为不解的是,同样是篡权晋室,为何桓玄和刘裕却落得不同的结局呢?这要从二人的权术手段和篡权背景谈及。

  篡权称帝,创立一个新的政权是与禅让捆绑在一起的。夏朝之前的华夏部落联盟内部,天下共主曾数次出现禅让的行为,虽然按照部分古籍的记载,期间亦存在大量血腥的争权搏斗,但接受禅让者无一不是在执掌天下多年之后才继承大位的。不论是帝舜还是夏禹,均是在对华夏做出杰出贡献,赢得一定声望的前提下接受了上一任的禅让指派的。

  时机成熟,自然可以顺利篡权,时机未到,操之过急比遭天谴。在桓玄之前,汉朝的跋扈将军梁翼、太师董卓和魏武曹操虽然位高权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天下之权柄,却依然不敢妄自称帝。因为这些权臣们明白,天下只要拥护前朝者众多,那么自己所创立的新朝所面临的阻力就会越大。甚至会发生新朝一个不起眼的有损国家的政策,就会引发天下对前朝的追思,并最终推翻自己。

  西汉时期霍光,废立帝王,权倾朝野,却因深知天下归汉而自诩周公。两汉之交,纵然王莽赢得满朝赞誉、天下美名,却也因执政不当会身败名裂。晋朝河内司马氏经历三代四朝连续的奋斗,才敢改旗易帜,篡魏立晋。而桓玄篡晋之时,却仅仅把持朝局一年多。或许在他的严重,自己篡晋唯一的阻碍就是羸弱的司马氏皇族,却未曾想到即将面临的是整个士族军阀集团的报复。

  桓玄以为自己出生士族、兼具武人身份,世家和军阀就算反对亦会默认现实。却未曾料想野心勃勃者不止他一人。前秦苻坚统御北方后,仅仅因为一次战术撤退便被野心家利用,导致偌大事业分崩离析,更罔论在南方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的桓玄荆襄军阀了。

  父亲桓温曾率部北伐中原,其身份促使荆襄集团天然亲近于他,却也是的朝廷始终在提防着。继承父亲南郡公爵的桓玄在朝廷有意无意打压之下,仕途并不平坦。于是改走戎马,起兵闹事后逐渐吞并四野,成为东晋实力最强的军阀。并获得朝廷拉拢于他而赐予的荆、江两州刺史头衔,都督七州诸军事。

  然而朝廷的拉拢极大的刺激了桓玄的欲望,胃口变大的桓玄甚至进军晋都建康。或许上天使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原本打着清君侧旗号,做好一番大战准备的桓玄竟然收到北府军刘牢之的大礼。同样不满朝廷的北府军反戈朝廷,协助桓玄拿下了京师。

  北府军中其余高层均遭到桓玄血洗,但在孙恩之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刘牢之一系却不在其列,而刘裕正是刘牢之的部下。当时东晋东南海盗再次兴起,桓玄非常需要仰仗这部分北府军的力量。

  然而,最终没能遏制自身欲望的桓玄还是篡魏称帝了。帝位只有一个,一个羸弱的司马氏傀儡意味着士族和军阀武人皆有可能称帝。而一个军阀的首领篡位,一旦坐稳江山,其余稍有实力的人下场都不会太好。西汉初年刘邦对异姓王的剪除、文景之时对刘姓王的打压让大家意识到一旦皇权获得军队的保障,那么君权至上的国度中便只能允许一位至尊。

  很快益州刺史毛璩举兵讨伐,接着刘裕便返回京口联络北府军旧部,策划起义事务。一方面刘裕散布各类假消息,造成桓玄军心惶惶;另一方面率领人数虽少但同仇敌忾的北府军连战连捷。天下义军见北府军兵锋正剩,又有北击前秦,南伐海贼的赫赫战绩,便纷纷归附刘裕。当刘裕兵不血刃的抵达建康之时,连大本营江陵都弄丢的桓玄早已成为惊弓之鸟,被毛璩部众斩杀。

  桓玄的败亡是刘裕龙兴的起点,经历了桓玄篡变的东晋王朝,皇权威信荡然无存,军阀和士族彻底撕下伪装的面庞,开始频繁上演王朝更迭的把戏。

  不同于桓玄的门阀出身,北府军背景的刘裕是永嘉之乱后南下求生的难民。没有权贵倚重的北府军将士们需要依靠自身的努力才能赢得晋升,而北府军内部的团结是他们唯一不同他人的优势。

  桓玄的缺点,刘裕都没有。自律性极好的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府军,在桓玄之乱后的东晋王朝势力愈发庞大。即便如此,他也是在年岁渐长的情况下最终下定决心篡晋自立的。然而就是如此,司马氏皇权的影响依旧笼罩在刘宋的头上。北朝北魏甚至打算以拥立司马氏成员的名义讨伐刘宋。

  不过刘裕终究不是桓玄,在他在位期间,南朝的疆域是宋齐梁陈之中最为广阔的。当然糜烂的南朝政治终究还是陷入了权臣谋位的恶性循环之中。刘宋最终被老家在兰陵的萧齐所取代,而此后的南梁同样源自兰陵。桓玄虽然篡位失败了,但是以兰陵为大本营的荆襄军阀却还是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