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三国时期的刘氏军阀为什么大多是西汉皇族?

  东汉末年向三国过渡时期,朝廷皇权不振,各地相继出现了割据政权。他们掌握当地财政大权,对中央命令阴奉阳违,处于半独立状态,是一个个“诸侯国”。东汉末年,存在过比较大的割据势力有西凉董卓、丞相曹操、兖州刺史刘岱、冀州袁绍、江东孙策(孙权)、汉中张鲁、益州牧刘焉和刘璋父子、淮南袁术、扬州牧刘繇、幽州牧刘虞、徐州吕布、荆州牧刘表、蜀汉刘备等。

  其中,有包括刘备在内的六个刘姓割据势力,有三国迷们发现这样一个秘密,即除了幽州牧刘虞是东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其他的刘氏割据势力都是西汉王室后裔。如扬州牧刘繇、兖州刺史刘岱两兄弟都是西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之后,益州牧刘焉和刘璋父子、荆州牧刘表都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而我们亲爱的“皇叔”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之后。

  为什么刘姓军阀大部分是西汉皇族,而不是掌权的东汉皇族?依据演义及相关史料,分析得出下面三个原因。

  其一,三国时期,西汉皇族历经四百年的繁衍,而东汉皇族仅一百九十年。按照二十五年一代,西汉最少繁衍了十六代了,而东汉还不足八代,别小看这八代人的差距,这东汉皇族和西汉相比,就不在一个级别上。西汉皇族繁衍后代比东汉多,人口基数大,自然出能人概率大。

  虽然西汉被王莽取代时,刘姓皇族损失惨重,那只是嫡系皇族损失大,旁系影响较小。战乱时间并不长,刘秀等西汉皇族经过几年的战斗,就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当时因战乱而亡的老百姓也不是特别多,有一定特权的刘姓皇族后裔自然更少了。

  其二,西汉皇族很好地贯彻推恩令,后代比东汉多,如生子狂魔中山靖王刘胜。西汉初年,刘邦吸取秦朝郡县制弊端,剪除异姓王后大肆分封刘姓子弟为王。汉武帝推行主父偃削藩的千古奇谋“推恩令”,使各藩王的子孙成几何倍数递增。如其中佼佼者中山靖王刘胜,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家造人,一共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刘胜的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即使其中有夭折的,那也开枝散叶一百多个。班固在《汉书》中记载如下:

  “胜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

  反观东汉皇族,由于大多是“儿皇帝”,好多夭折的,外戚和宦官当权,皇室子孙相对稀少。汉武帝异母兄刘胜一人就可以秒杀东汉大部分皇族了。

  其三,东汉末年,张角黄巾军作乱,能者上,庸者下。东汉末年,正逢乱世,各地都是黄巾军起义。朝廷衰弱,中央军队无力剿匪,便放权给各地实力派,让各州牧及豪强自己组织军队,剿灭黄巾军。如董卓、曹操、刘备都是靠剿灭黄巾军起家的。黄巾军起义时,东汉皇族养尊处优,胆小如鼠,不敢挺身而出,为国家征讨起义军。

  而西汉皇族血脉已经稀释到忽略不计的地步,他们和曹操、袁绍、孙权一样都是汉朝子民。西汉皇族,严格来说已经不是皇族了,只是同为刘姓,五百年前为一家。但他们骨子里是高傲的,自认为是汉高主刘邦的嫡系子孙,一直怀念昔日的辉煌。黄巾军作乱,为东汉皇族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建功立业的舞台。

  如州牧制度就是西汉皇族刘焉于公元188年向汉灵帝提出的,他自请任交州牧,后被任命为益州牧。这个州牧制度是以朝中重臣、宗室作为地方军政长官,在刺史、太守之上,替朝廷管理天下的。这个制度最显著的特点为能者上,庸者下。《三国志》中记载如下: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西汉皇族基数比东汉大,传承时间又久,两个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人口基数大了,才可能出现匡扶汉室之人,这个重任就落在西汉皇族身上了。如三国末年,为啥蜀汉极度缺人才,尤其是高素质人才,而曹魏却人才辈出没有断层,就是因为曹魏占据的中原大地人口众多,蜀汉人口基数太少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