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己巳之变的胜利竟然是取决于君臣之间的信任度?

  己巳之变背景

  努尔哈赤在1616年的时候自立为可汗,三年之后开始向明朝发动进攻,这场战争持续了十年,1629年清朝军队兵临北京城下,这场战争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己巳之变背景是什么呢?

  己巳之变形势图

  这场己巳之变的主战双方分别是以皇太极为主的后金,以及以崇祯皇帝为主的明朝。双方在这场己巳之变发起的时候,各自背景都并不相同。

  从后金方面的背景来看,由于皇太极的父亲,也就是后金的第一代可汗努尔哈赤在攻打山海关的时候病逝了,而皇太极虽然得到了汗位,也是在按照努尔哈赤之前定下来的攻击路线在打,但是他手里的权力并没有得到完全的集中,因为与他一起掌权的还有三位大臣,所以至少是在政治上皇太极是受着压制的,而打仗最需要的就是军事上的力量,但这个时候的后金其实已经因为长期征战导致四周都是敌人了,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皇太极想要继续攻打明朝的京都是很有难度的。

  另外,那个时期后金的经济背景也是一个大难题,因为饥荒的影响,难民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在这种各个方面都对他不利的大背景下,皇太极一方面做出要和明朝和谈的样子,另一方面快速出兵解决东西两面的争端,这个举措,就是在为之后的己巳之变打下一个基础。

  而己巳之变的背景在明朝方面就是另一种情况了,崇祯皇帝虽然从上位开始就表现出了他的政治才能,但是他对军事方面的认知却并没有这么敏锐,明朝当时守边关的是袁崇焕,这个人在行兵方面是很有才能的,所以他曾经两次向皇帝上书,请求将蓟门安排重兵,但是都没有受到皇帝的重视。

  以上这些就是己巳之变背景的简单描述了。

  己巳之变过程

  清朝原本的国号是后金,而在清朝还是后金的时候,皇太极率领的清军和明朝之间展开过数次大战,其中意义最大的就是己巳之变,也就是清军进攻京城的这场战争了,那么己巳之变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己巳之变经过

  己巳之变的过程可以分为四步来看:第一,皇太极想要成功的夺得京城,就一定要突破长城,作为边塞地区的一到守护线,长城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皇太极最后决定从蒙古绕到长城边缘,对长城发动突袭并成功之后,后金部队很顺利的就走到了距离京城才150公里的遵化;第二,在这个过程中,明朝方面的反应其实也并不慢,明朝大将袁崇焕迅速派兵前去遵化,但是他派去的兵马全部都在路上就被灭了,袁崇焕又立刻反应过来,亲自带兵去到蓟州,想截住皇太极的兵马,但是皇太极却带兵悄悄潜过去了,当袁崇焕得到消息的时候,皇太极就已经直奔京城而去了;第三,皇太极到达北京城外之后,就在他第一次发动进攻的时候,袁崇焕到了,第一次的交锋,后金损失严重,在双方的第二次交锋中,皇太极用了一招反间计,目的就是为了让明朝的崇祯皇帝怀疑袁崇焕的忠心,从而打破对京城久攻不下的僵局,这个计谋最终成功了,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亲自拿下;第四,虽然袁崇焕这个明朝大将已经被拿下了,但是面对依旧守卫坚固的京城,皇太极看似是以失败告终,但其实,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所以这个时候能不能攻下京城就已经不是最要紧的了,于是后金军队开始向北撤退。

  己巳之变的过程,其实重点就是皇太极和袁崇焕双方的对决,而在这个过程中,袁崇焕没有输给皇太极,而是输给了君臣之间的不信任。

  己巳之变结果

  后金在1629年开始举兵向明朝国都京城,也就是北京展开进攻,而且一度兵临城下,这一大事件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己巳之变结果是什么?

  己巳之变中的袁崇焕

  己巳之变结果是后金并没有成功攻下北京,并在之后主动撤回北面,对于这个结果,看似北京是被明朝方面成功的守住了,而且还让后金撤了兵,这应该是一场明朝方面取得胜利的战斗,但事实上并不是。己巳之变中,双方有两个最主要的人物,一个是后金的可汗皇太极,一个是明朝的大将袁崇焕,一方攻一方守,两个人最终结果却完全相反,皇太极当然是率兵回了北方,而袁崇焕则是被明朝崇祯皇帝下令压进了大牢,袁崇焕的入狱,可以说给明朝方面带去了一个不小的打击。

  作为明朝还能拿得出手的几名大将之一,袁崇焕的本事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多次打败过后金,但最终这位战功显赫的将军,还是没有得到他所效忠的皇帝的信任,而袁崇焕被压进大牢的时机,其实对皇太极来说也是很有利的,他所攻打的辽东地区,因为没有了主将而逐渐溃散,所以皇太极才能继续领兵在北京附近进行掠夺,虽然最终并没有成功将北京攻下,但因为在中途得到自己打下的数座城市又回到了明朝手中,于是皇太极又对这些城市重复的进行了一遍攻打,并都留下了满人看守,即使是在战争中,皇太极也没有忘记对明朝官员进行招降,更重要的是,就在1630年的八月,袁崇焕被皇帝下令处决了。

  《明史》对这场己巳之变结果其实早就有了定论,明朝输了,因为可以守住明朝的人却被明朝的皇帝亲自下令杀了。

  己巳之变的评价

  后金在1629年开始举兵向明朝国都京城,也就是北京展开进攻,而且一度兵临城下,这一大事件被称为己巳之变,那么世人是己巳之变的评价是怎样的呢?

  己巳之变形势图

  明朝在己巳之变后,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原因就是在这场战争过后,明朝的官员损失很大,单是战死和被俘的武将就有六名,更不用说还有被崇祯皇帝亲自下令斩杀和下牢的官员了,另外,京城周围建起来的防御系统,几乎全部都遭到了重创。在后金退回北方后,并没有吸取总结己巳之变的经验和教训,反而开始了内乱,整个明朝上下都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皇帝更是下令斩杀了可以和后金一决上下的大将袁崇焕,就连内阁的官员也都遭到了大批革职,新上任的则是一批奸臣。从这些可以看出当时的明皇帝在面对外敌时的无能和昏庸,明朝气数已尽,己巳之变也是起了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可是己巳之变中,无数的财宝被劫,无数的人民被杀,可以说只要是后金军队到达的地方,就一定是生灵涂炭,这次战争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而己巳之变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反思。可能有些人会为皇太极的那并不高明的计谋拍掌叫好,也会有很多人,为袁崇焕的死感到唏嘘哀叹,可能还会有些人在想,如果己巳之变没有发生,如果袁崇焕不死,那么明朝还会延续下去吗?从表面上看,是袁崇焕的死,导致了明王朝的快速灭亡。其实,即便没有己巳之变,即便袁崇焕还活着,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因为明王朝在那时已经不得人心,灭亡只是迟早的事。

  所以说世人在评价己巳之变的时候要从多方面来看,不可绝对的批评或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