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历史上最早的租房客是谁?古代是如何租房子的?

  历史上最早的租房客是谁?古代是如何租房子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买房成了现代年轻人的一道难题,其实古人在住房问题上也没好到哪,名人也有可能买不起房,甚至是租不起房。实际上在周朝时期便有租房生意出现,当时各国名士为了求得一职,可能被迫要周游列国,如果等消息的时间太长就需要租房住。宋朝以后,租房的需求量更是暴增,而且地段好的房子价格也不便宜。这次就为大家讲讲租房的历史,看看历朝历代的租房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吃穿住行,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四大项,很现实,谁也逃离不了。其中住这一项,从很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许多“刚需族”苦于高房价,买不起房,只好租房住。其实在古代,也有许多人买不起房的,故而杜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哀叹。

  中华民族的住房史,如果上推,可推到远古时候的有巢氏。“上古之时,诸事不备,有圣帝出,教民构木为巢,以避爪牙角毒之害,故曰有巢氏”,有巢氏发明了房子,被后人尊称为巢皇,虽然是巢居,和鸟儿一样,但至少可以躲避洪水、野兽等。随着华夏族人口的增加,巢居改到了地上,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住自己的房子,于是有富余房子的人,出租给没有房子住的人便成为可能。

  历史上最早的租房客,可以追溯尧帝时的隐士许由。许由是尧时代著名的贤士,那个时代实行禅让制,尧帝想将帝位禅让给许由,结果许由不想当,听了尧帝禅位的话去洗耳朵,认为是这侮辱了他的耳朵。史载“许由辞帝尧之命,而舍于逆旅”,逆旅就是旅馆的意思,五千年前的日租房。舍就是住的意思,许由是有历史记载的住宿第一人,既然那时候有了原始的旅馆,短期的出租屋,很有可能也会同期出现中长期的出租屋。

  夏商周时期,出租屋开始兴旺起来,《周礼》上记载了周朝出租业的盛况:“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市,市里有候馆,候馆如积”。汉朝时出现了私人旅馆“郡邸”和专供外国人租住的“蛮夷邸”,南北朝时出现了门面出租房“邸店”,寺庙也开始对外提供租住,宋代出现了管理房地产税务的“楼店务”,也叫“店宅务”,相当于房管局,分管出租房子和修造房子,元朝时为了解决公务员租不起房的问题,出现了“系官房舍”,给官员们分房住,明朝时出现了最早的廉租房“廊房”。可以说,买房与租房是一对孪生兄弟,五千年来一直共同存在。

  和现代买不起房子的许多刚需族一样,古代也有许多人买不起房子,其中不乏名人雅士。买不起房子,又得上班,只好选择租房住。可见古代的房价也是很高的。

  最有名的租房客,首推诗仙李白,李白的一生,是“诗和远方”的一生,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出生地在中亚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曾到过中国的18个省市自治区、206个县镇,攀登过80多座名山,游览过60多条江河,实现了全国各地的游学梦想。这么多地方,李白不可能买房住,只能租房住或蹭房住,那首“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是在旅馆写的。李白的一生,是租房的一生,最后投靠族叔李阳冰,住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房子。其次的租房客,则属诗圣杜甫,杜大人生活在安史之乱的乱世时代,比李白还穷,买房子对他来说是不可能的,那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他的杰作,因为没有钱,杜甫非常同情象他这样的寒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的呐喊;第三个有名的租房客,就是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虽然是进士,当了朝廷公务员,但挣得钱少,在他的官宦生涯中,竟然租了十八年的房子,直到五十多岁才攒够钱买了一幢属于自己的房子,还是在京城远郊。于是作诗一首感叹:“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长羡蜗牛犹有舍,不如硕鼠解藏身,且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

  宋朝时的租房客,最著名的就是三苏。苏洵在京当了十几年官,买不起房子,只得租住。苏东坡与苏辙来到京城后,布了父亲的后尘,照样买不起房子。苏洵到老死,除了家中老宅,没有在京城购置一住房产,苏东坡的儿子结婚,是借的朋友房子完婚;最幸运的还是苏辙,拼尽一生财产买了一幢房子,不过这已经是他的晚年了。

  从唐朝的李白、杜甫、白居易与宋朝的三苏来看,即便是盛世,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买得起房子的。

  古人租房,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史上有个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孟子的母亲是买房还是租房,历史上没有记载,不过根据分析,租房的可能性比较大,孟母又不是“房姐”,哪有那么钱财搬家。孟母的租房需求,是选择一个好的邻居和一个好的居住环境让孟子安心学习。和孟母同样看法的,还有南北朝时期的宋季雅,他留下了“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的故事,当然,宋季雅是属于买得起房子型。古有“非宅是卜,唯邻是卜”的说法,这个说法适用于买房,也适用于租房。

  第二种租房类型,是选择靠近书香气的地方,为了借书方便。古时候出版业没有现代这么发过,租房子选择一个就近借书、读书的地方,也是首选之一。“整娖牙籖万卷余,谁言家具少千车。僦居会向春明宅,好借君家善本书。”,这首诗说的是清朝大名士朱彝尊家中藏书非常多,金庸的先祖查慎行租房时,就选择了在朱家附近。

  第三种租房类型,是选择靠近伯乐的地方,当然这样就比较功利了,但更实际。清初名臣徐乾学深得康熙宠幸,于是有许多学子就选择租房在他家附近,“其所居绳匠胡衕,后生之欲求进者,必僦屋于旁”。这些学子一是为了巴结徐乾学,万一被收为门下呢?另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是可以随时向他请教学习。

  第四种租房类型,是图个上班方便。清朝的大臣们,在宣武门租房的比较多,名臣曾国藩就在骡马市大街北的棉花六条胡同租的房子,为了就是上朝方便。

  至于租房价格,各朝各代都有不同。以宋朝为例,当时公租房的月租金为一百七十文,而一个当差的员工,月薪只有四百文,也就是说,拿出一半的工资来租房。宋仁宗时,大臣张永和建议宋朝政府将租房的费用分出三分之一作为军费,可见宋朝的租金是不少的,名相晏殊家里有钱,他用钱都盖了房子出租出去,因为房子多,成为当时的“房叔”。而名相欧阳修就属于没钱型,买房子肯定买不起,租房子也租不起好的,所以写诗发牢骚:“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

  这可真是,上下五千年,租房一样难。今人的痛苦,古人已经都尝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