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问》:学好咏春拳,打遍天下都不怕?
随着电影《叶问》与《一代宗师》的走红,咏春拳亦成为大众眼中的热风武术。据说,香港人家要把小孩送到海外读书之前,必先让他们去学咏春拳,以避免被人高马大的洋鬼子同学欺负。这即证实了咏春拳在香港及海外的普及,也证明了咏春适合搏击,可以以小胜大,以弱击强。
尽人皆知,李小龙曾经修习过咏春拳,并且提炼了其中的精髓,创造出截拳道。如今,遍布在五大洲七十多个国家的咏春拳馆就有六千家以上,咏春拳成为世界上习练人数最多的拳种之一。北京、佛山等地都成立有咏春拳协会,会众颇多。在武术式微的年代,咏春拳何以依然如此蓬勃呢?它旺盛的生命力来自哪里?
*,咏春拳是女人创造的吗?
有相当一部分人,看了杨紫琼出演的《黑煞斗咏春》之后,才知道咏春拳。电影情节当然虚构,但咏春拳是福建严咏春所创的说法,广为流传。据说,严咏春是清中叶少林俗家弟子严四(一说严二)之女,随父于九连山下卖豆腐,同时跟随少林大师五枚师太习武。她偶尔见到蛇鹤相争(一说是猫鹤),悟出了生克之道,发明了咏春拳。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咏春拳由五枚师太创立。由于南少林被毁,她避祸于川滇边界的大凉山,见蛇鹤相争而创出咏春拳,后来传于严咏春。据说,为了对付那些深谙少林武技的反叛者,五枚师太刻意令咏春拳“处处针对少林拳术”。这就解释了咏春何以简练有效,没有花架子。
还有两种说法都与此相似,只是不认为五枚师太是严咏春的直系师傅,一种认为严咏春是五枚的第四代弟子,另一种认为是第六代。
以上四种说法,都倾向于咏春为女性所创,区别仅仅在于创始人及流传顺序的不同。
第五种说法则认为,咏春拳是清初“天地会”的独门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张五后来落难来粤,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琼花会馆”,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戏班的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又传给在佛山开中药店的梁赞,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第六种说法,则说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南少林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焚后,至善逃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戏班中当伙夫。后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花旦,所学尤精,被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戏班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在佛山发扬光大。
然而,上述种种都是传说,几乎没有书面资料作为证据。这些传说本身,又往往站不住脚。比如说,咏春拳与南少林有关。但南少林是否存在,位于何处,无人得知。福建有多个地方都认为自己当地的名寺就是南少林,但也都举不出有力证据。
即使南少林存在,作为一个与嵩山少林对应的寺庙,就不应该有一位女弟子。如果五枚是俗家弟子,又不能被称为“师太”。而“一尘庵主”这样的名字,难辨男女,生平无考,很难说有什么可信性。
一般认为,咏春纵使不是女性所创,也是一种与女性相关的拳术,其身法招式里面,充满了女性的痕迹。咏春拳属于闭门拳,自卫拳,在拳理上多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应对外界,所谓“以不变应万变”,这说明它是为了女性自卫而设计的。咏春的长处在于埋身搏击。它拳快而防守紧密,马步灵活和上落快,攻守兼备及守攻同期,注重刚柔并济,气力消耗量少,这也是针对了女性体弱的特征,与一些硬扎硬打的功夫相距甚远。
*,是谁把咏春带向世界?
公认的一代宗师是梁赞。据说,咏春拳这个名字,就是从梁赞开始的。梁赞,原名梁德荣,生于1826年,卒于1901年,随父到佛山开设荣山堂药店同时传授武术,“荣”字草书形似“赞”,以讹传讹成为“赞生堂”,梁德荣人称“佛山赞先生”,他即被称为梁赞。在武馆里,梁赞教的是一套简洁流畅而又变化多端的偏身拳。他说,这套拳叫做咏春拳,为严咏春师祖所创。咏春拳之名自此出现。
但以一人之力,将咏春拳推广到世界各地的,莫过于叶问。叶问生于1892年,卒于1972年,本名叶继问,祖居佛山。他是名门望族之子,自幼习武,师从多位高手,也曾受教于梁赞之子。1949年,他移居香港后,在九龙某职工总会教授咏春拳,开始了授拳生涯。之后,一直到他去世,他始终教拳不辍。二十多年来,叶问对咏春进行改善及推广,使咏春能在港、台及世界各地发扬光大,声名大噪。在佛山的祖庙,有一间著名的“叶问堂”,就是为纪念他而设的。
叶问个子矮小,只有1米63,但身体健壮。他一双大眼,精光四射,外型朴素,举止大方。他走路快,“身轻如燕”、“日行千里”。
叶问十分注重对人才的选择。他经常对儿子说:“徒弟选择一个好师傅,固然困难;但师傅选择一个好徒弟,更加困难。”这种“得天下贤才教育之”的敬业态度,尤为难得。他一生教拳,从不挂牌,亦不卖招生广告,生源全靠口口相传。他这样做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表示“我有选择学生的权利。”
他对咏春拳最大的贡献,就是他曾经在西式学校读过书,可以经常用力学原理,或者从几何角度解释咏春拳。同时,他对五行、八卦、相生相克等玄学词语不屑一顾,宁肯用更平实的语言进行解释,这是对功夫的净化。他去掉了咏春拳身上的光环,不给人妖魔化咏春拳的机会。这也是咏春得以普及的一大原因。
在武术界,有人喜欢用“巧遇”、“化外高人”、“祖传”、“武林秘笈”等玄之又玄的说法来自高身份。再说,当时金庸、梁羽生的小说也正在流行,使这种说法一时甚嚣尘上。叶问讨厌这种“巧遇奇人异士”、“
授予特异功能”的“武林绝学”。他认为这是在藉此欺骗门徒宣传自己,是对自己的所学毫无信心,对功夫之法度认识肤浅的表现。
咏春拳实而不华,简单实用。叶问把这些特质发扬光大。他谦虚谨慎,从不自称宗师或者掌门人。其他人如果以之相称,叶问会连连拒绝。所以,弟子们皆称他为“问叔”。
叶问一直到七十岁时,功力毫不逊仍色。有一天,他夜间散步时,偶遇劫匪持刀相向,只见黑影一现,叶问以疾风式的蹬踢,结合拍手动作,使两个大汉飞了出去。
他生前桃李满天下,而其中最出名的弟子就是李小龙。李小龙在一九五六年十六岁时拜入叶问门下。叶问一看他最初的招式,就知道他曾向叔伯学过功夫。叶问极其宽容,不认为这是离经叛道欺师灭祖。
两年后,李小龙移民美国,没能学完所有拳法。他成名后,曾亲访叶问,提出以一层楼的价格请叶问示范全部咏春拳木人桩法,由他拍摄成影片后带回美国学习,却被叶问拒绝。叶问认为功夫不能作为商品出售。
李小龙吸收了咏春的精华,并且发扬光大,常在一尺内将对方一拳击倒。他将咏春的“寸劲”功夫化为“寸拳”,也就是后来以简短、有效、近距离攻杀而闻名世界的截拳道。因为李小龙自创了截拳道,很多人视他为咏春叛徒,认为叶问再也不会认他是弟子了。李小龙打电话给叶问,开门见山道:“师傅,你还认不认我是弟子?”叶问如果答“不认”,未免显得小家子气;但如果答“认”,也可能招来外人的闲话。叶问只笑笑说:“认不认,随你了。”足见他的襟怀。
*,咏春将往何处去?
叶问去世后,他的儿子与弟子们都继承他的遗志,致力于向海外推广咏春拳术。
其子叶准在香港咏春体育会、沙田大会堂、香港城市大学、科技大学、佛山科技学院设点授徒。目前,叶准及其门徒在世界60多个国家拥有有咏春拳会近3000家。因贡献卓越,叶准还获得美国奥委会的嘉奖。
叶问在香港的弟子梁挺,则通过办杂志、出书、表演、训练、拍片等形式来传播咏春拳。梁挺1973年创办的国际咏春总会,至今已在60多个国家设立支部400多家。
还有,李小龙在电影里的神乎其技,激起了全世界人民学习咏春拳的热情。此后,关于咏春的题材,不断搬上大小银幕,其中较出名的有《败家子》(以梁赞为主角)、《咏春》(又名《黑煞斗咏春》)、《赞师傅和找钱华》、《佛山赞师傅》、《咏春》(电视剧由元彪、谢霆锋主演)《双龙记》等。
在香港,演艺圈修习咏春圈更是蔚然成风。王家卫、梁朝伟都学过咏春拳。著名的程家班、元家班虽以北派功夫为主,但都兼修咏春。而刘家班,则主修咏春。
在民间,尤其是在咏春的故乡佛山,咏春拳大行其道。很多人家,男孩四五岁就开始学咏春拳。现在,佛山练过咏春拳的人仍有上千人。佛山精武会除咏春拳外,还有洪拳、蔡李佛拳、白眉拳、龙形拳、太极拳等十几个拳种,习武者有数万人。佛山精武会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佛山武术。佛山举办过多次比赛,比如“国际咏春拳黐手擂台邀请赛”、“世界咏春拳仝人恳亲大会”及“武林大会”,有全世界几千爱好者参加。此外,北京等地,也有咏春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