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哪四个?四大书院是怎么兴起怎么没落的?

  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分别是哪四个?四大书院是怎么兴起怎么没落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唐末五代时期,战火连连,政权割据,因此导致了官学的没落,而一大批私学开始兴起,几大书院的出现可以证明这一点。

  说起“四大书院”,其实具体是指哪四个书院一直是存在争议的。目前的多数学者认为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这三个书院属于四大书院之列是没有争议的,但是第四个书院就有争议了,有人认为应当是嵩阳书院,也有人认为是石鼓书院。

  没有争议的三大书院:

  一、应天书院

  应天府书院又被称为睢阳书院、南京书院、南都书院、南京国子监,地址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商丘古城南湖畔。

  这个书院是由五代后晋时期的大儒杨悫所创办,进过其学生的发展,至北宋初年,睢阳书院的学生参加科举考试,登第者竟然达到五六十人之多,由此可以想见当时睢阳书院的繁荣情况。

  后来北宋的晏殊、范仲淹都曾经到此讲学,应天府书院的知名度得以更上一层楼。

  在《宋史》中更是这样高度评价睢阳书院:“宋朝兴学,始于商丘。”

  二、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在今天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脚下,故而得名。五代时期,智璇等二位僧人在此讲学而初步形成了书院的雏形,后来的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办岳麓书院。

  进入南宋,大儒朱熹曾和张栻在此论学,岳麓书院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都得以大大提高。

  在这几个书院中,岳麓书院可谓是最命途多舛的。自创办后,几经战火所毁,屡建屡毁,屡毁屡建。

  两宋之交,书院被战火所洗劫焚毁。

  1275年,蒙古军攻破长沙,书院再次被焚毁,因为爱国心切,岳麓书院的几百名学生参与抗击蒙古的战争,长沙城被攻破后,这些学生纷纷自杀殉国。

  元末至正十八年(1368年),岳麓书院又一次毁于战火。

  明朝崇祯十六年(1643年),张献忠进攻长沙,书院又一次被毁。

  清康熙十三年,平西王吴三桂起兵攻克长沙,岳麓书院又一次被毁。

  清咸丰二年,太平军进攻长沙,书院又被战火所毁。

  1926年,岳麓书院更名为湖南大学,1938年4月,日军战机轰炸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部分建筑被毁,到了1941年的4月,这正是抗日战争进行到十分激烈的时候,日军战机再次轰炸湖南大学,书院的多处建筑被毁。

  岳麓书院这数次兴起和焚毁,艰难地走了下来,这有点像我们民族的历程,一路风雨兼程。

  三、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地址在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的南麓。始建于南唐的升元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由中央政权在都城以外的地方建立的国家官学,白鹿洞书院曾一度被称为“中国四大书院之首”。

  南宋的儒学大家朱熹也曾经到此讲学。

  唐末五代的著名诗人王贞白在此读书期间,曾经写下《白鹿洞二首》这两首诗记录自己的读书生活,诗的其一这样写道: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后来大家经常用“一寸光阴一寸金”来表达惜时如金之感,概出于此。

  前面介绍了四大书院中三个没有争议的书院,第四个书院则有争议了。

  石鼓书院

  其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石鼓山上。

  宋朝时期,文化事业极度繁荣,私人讲学成为一时之风尚。苏轼、周敦颐、朱熹、张栻都曾在此讲学。

  衡阳书院和中国其他很多建筑一样,在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日军的炮火。

  嵩阳书院

  地址在今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区,因为坐落于嵩山的南面,按照古代风水学中山南水北为阳的说法,因此称嵩阳书院。

  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年),当时还称为嵩阳寺。

  到宋代时期,当时著名的学者范仲淹、司马光、程颐、程颢、杨时、范纯仁等诸位大儒均在此讲学,这一时期,书院十分兴盛。

  石鼓、嵩阳入席“四大书院”之争

  在1998年,国家邮政局在商丘举办了“四大书院”邮票首发仪式,其中所选的书院是“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此次没有选石鼓书院主要原因是它在抗日战争期间毁于战火,专家学者们到石鼓书院实地考察时只有山石残垣,而不见书院,故此才改选嵩阳书院。

  但也有学者认为历史上的四大书院,应当是前面三大书院加上石鼓书院。如张正藩的《中国书院制度考略》里,论述宋初的四大书院时,即持此说。

  笔者观点

  中国人历来喜欢选出“四大XX”,如四大文明古国、四大名著、四大奇书、四大美女、中兴四大名将、中兴四大诗人、书法宋四家、楷书四大家等。似乎天生就对“四”这个数字有种莫名的喜欢,但是平实而论,我们何必拘泥于“四”呢?,如果把四大书院的说法改成五大书院,那么争议不就减少了吗?

  我们有这么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传承方为正道,而不是以一斥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