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末的时候还有很多的将领,为什么他们会投降清军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将领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残暴无道,最终,导致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起义。

  这其中,朱元璋就是当时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之一,在经过数年的战争之后,朱元璋创业成功,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最终,建立了一个大统一王朝。

  而崇祯皇帝,就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十七岁继承了皇位,当时的明朝,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时局动荡有亡国之象。但是,崇祯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明朝的统治,他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付出自己的所有精力,来挽救濒临灭亡的明朝。但是,世事难料,崇祯皇帝还是没能挽救明朝,最终,自己也随着明朝的灭亡而灭亡了。

  明朝皇帝大多多疑,崇祯皇帝也是一样,不仅非常多疑,为人还很阴沉。对于身边的人,他基本上都不相信,而他相信的人只有自己。这一点,从史料中就可以看出:从崇祯皇帝执政之后,在位期间一共换了11个刑部尚书,14个兵部尚书,光是下令斩首的总督就有7人。而且,他还下令杀死了11个巡抚,逼死了1个巡抚。

  在这么多人中,世人熟知的袁崇焕,熊文灿,刘策,郑崇俭等,他们不仅有着卓越的政治才能,还是国家的将才,但是,只要崇祯皇帝对他们起了一点点疑心,那么,他们的性命就保不住了。对崇祯皇帝而言,他不会在意这个人在政治上是否有才能,也不在意这个人是否对自己真的有用,他只管消除自己的“疑心”,对于此,他宁可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个。

  但是,对于国家而言,这么多的栋梁,就这样平白无故地消失了,国家不动荡才怪。

  世人都知道,皇帝杀人的方式有很多,可是,崇祯皇帝却不同,他不光是要把这个人杀死,还要用一种极其残忍的手段将其虐待致死。不仅如此,崇祯皇帝还要把这一系列的经过,展示给天下的老百姓。比如:在袁崇焕这件事上,崇祯皇帝虽下令将其凌迟,但是,却在大街上执行,并让老百姓分食袁崇焕身上凌迟下来的肉,就连袁崇焕的家属,也要被流放三千里。

  袁崇焕其实是一个非常正义的忠勇将士,他对国家,对皇上,对朝廷,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他一片赤胆忠心,最后,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真是让人惋惜。

  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所以,它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崇祯皇帝对此也很怀疑。

  之后,清兵贿赂朝中的宦官曹化淳,并且,让曹化淳把袁崇焕与清兵安通款曲的假消息传递给了崇祯。之后,对于袁崇焕与皇太极互通的事实,崇祯皇帝更的大怒,他并没有去查证它的真假,只是不顾一切地抹去了袁崇焕的所有战功,甚至,把他列为了一个死有余辜的叛乱臣子。

  其实,崇祯皇帝也是要借这件事情“杀鸡儆猴”,让世人明白背叛自己的下场。但是,世人看到了什么,这是崇祯皇帝不能想象的。

  这其中,就可以看到两点:

  第一是崇祯皇帝的残暴,以及在智商方面的低下;

  第二是如果效忠崇祯皇帝,就会因为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不仅落得惨死,还会连累全族人;

  由此可见,忠臣良将跟着这样的皇帝,肯定无法安心地建功立业,不仅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前景,保不住,还有失去生命的危险。正所谓,现实太残酷,迫不得已只能另辟蹊径。毕竟,在生与死的选择上,跟随一个怀疑自己的君主,还不如逃走来的痛快。

  可以说,如果不是崇祯皇帝的残暴,这些接受过传统儒家思想的忠臣良将,他们怎么可能会轻易的变节呢?并且,明朝后来做官的人,其品质本来也有一些问题,因为,在魏仲贤掌权时期,已经把那些刚直的大臣都杀掉了。

  所以,他们更加明白,如果变节就会被史官写进史册,成为一个“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但是,面对这样的一个多疑、残暴的皇帝,哪怕不是为了自己,也应该为了自己的家人能够平安的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他们也不得不为自己寻找一条活路。

  最终,这些人的活路在哪呢?

  答案就是:清朝。

  清朝入关前后,对于明朝的这些大臣大多都是高官厚禄,给他们更多的尊重与礼遇。并且,清朝还向这些明朝大臣展现出了两点:

  一是、清朝政治的清明,没有随便冤杀大臣的事情;

  二是、在早年间就投奔清朝的那些明朝大臣,在清朝都得到了重用和尊重,有的大臣还和皇家结成了亲家。

  可见,清朝高明的政治手腕。并且,投降大臣有示范效应,最终,他们则会一个接一个的投降。

  。无声无息中,明朝的这些能臣将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清朝。可以说,清朝的种种做法,远远高于崇祯皇帝的那种动不动就杀戮大臣的做法。

  清朝对于这些将士有多么的真切,在祖大寿、吴三桂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1628年,祖大寿因守宁远获得“宁远大捷”而升为前锋总兵官,被派驻守锦州。1631年,大凌河之战,祖大寿粮尽援绝,于是诈降,之后逃往锦州城对抗清军,此时,清廷屡次招降他都不从。

  到1641年的农历三月开始的松锦大战中,因援军洪承畴兵败,锦州解困彻底无望,于是,祖大寿率部彻底降清。在彻底归降清朝之后,皇太极并没有因为他是前朝臣子是自己曾经的敌人而怀疑他,反而重用他。从那以后,明朝的臣子投奔清朝就成为了一种趋势。

  1644年,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之后,他投降多尔衮引清军入关,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到了,康熙元年,吴三桂更是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被晋封为了平西亲王。

  可以说,一个有抱负的人,更愿意在这样一个清明的朝局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因为,他们都想拥有一个安享晚年的机会。

  参考资料:

  【《明史·袁崇焕传》、《平西王吴三桂传》、《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