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战役——列日战役

  列日市位于比利时的东部,是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出生地。列日就像一座城堡的闸门,守卫着比利时这座精致的“城堡”。它坐落在默兹河和乌尔特河的交汇点上,位于阿登森林、荷兰马斯特里赫特与法兰德斯平原之间。默兹河沿着深峻的峡谷流经列日,为其构成一个重要屏障。1914年8月41日在此发生的列日战役,是德国破坏比利时中立,实施其“施里芬计划”的第一步,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场战役。1914年夏天,奥匈帝国的皇储斐迪南大公遭暗杀后,各国之间的外交及军事行动渐趋激烈化,战争也随之而来。

  德国于8月1日向俄国宣战,并于隔天向法国下达最后通牒。此时,没有什么比入侵比利时、破坏比利时的中立更能说明德军参谋部面对未来战争的勇气和决心了。德军参谋部一致认为这是“完全合理的,完全必要的”,这是“保卫德国和为了德国生存”的一次战斗。德军想借道比利时,无非是想实现施里芬的速战计划。施里芬曾对速战论进行大量论证,在他看来“速战”不仅可以使战争迅速结束,还可以“减轻人类痛苦”。德皇说:“一切都应沉浸在火焰与血泊之中。”在德国人看来,比起入侵比利时带给德国的巨大胜利成果——摧毁法国,其带来的连锁反应的副作用简直微不足道。

  为了达到摧毁法国的最终目标,德国人甘愿冒险。德国人对于战争的巨大信心一方面来自战争优越感集结的精华—“施里芬计划”,另一方面则来自他们对比利时的判断。德军认为比利时不会抵抗,至少不会以自己的6个师为法国增加力量。一位德国外交人员在1911年时曾说:“它的军队在德军所到之处列队”,施里芬也认为“比利时是不会抵抗的,它们只会抗议事”……由此可看出,德军自认为对比利时很了解,而且他们自了认为熟悉了比利时国王的品性就能预知他的战略政策。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生性贪婪,是个“彻头彻尾的坏蛋”。德国人认为只要给予利奥波德二世一块领土就可以使比利时归顺德国。

  他们希望比利时不会抵抗,不抵抗就意味着不会破坏铁路、桥梁,这样“施里芬计划”也就能初步顺利完成。但是德国人忽略了1914年时的比利时国王早已换成了强硬的阿尔贝一世国王。1909年登基的阿尔贝一世压力重大,他面对的是大国环绕下比利时不得不保持中立的局势。但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不仅勤奋好学善于接受新鲜事物,而且能漠视危险、非议,保持冷静。1914年7月29日,一份由小毛奇将军亲自拟就、由外交官和宰相润色的照会送至布鲁塞尔,声称“法国欲通过比利时国境进犯德国的意图已不容置疑,德国不指望比利时军队可以阻挡法军推进,德军必须先发制人”,在照会最后小毛奇说,如果比利时阻挡德国通过其领土,则比利时将是敌国。

  这份具有强烈威胁意图的照会并没有改变比利时人对中立的坚守。8月2日,阿尔贝一世下令开始进行求援工作以回应德国的最后通牒,同时动员所有军队并使之达到最佳战斗力。列日要塞群的指挥官,吉拉德·莱曼中将被命令“和你那些受托付的部队防守到最后一刻”。比利时军队用来完成所有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裕,德军在8月4日就已经进入了他们的家园。德军中负责占领列日的临时单位,是由奥托·冯·恩米希指挥的默兹河军团,辖下共有8个旅。恩米希指挥的主力步兵及骑兵,接到命令攻占列日城附近横越默兹河的桥梁,并消除所有遇到的抵抗。然而当他及其麾下部队抵达河边时,却发现多数桥梁已被炸毁,只能架设浮桥。

  而当执行这些措施也会遭受对方的火力袭击时,德军发现他们只能向列日要塞进攻。德国通往布鲁塞尔的主要铁路就经过列日,这条铁路的终点便是巴黎。施里芬和小毛奇就是想利用此条铁路运兵进入法国。列日大量的工业设施、工厂和其他设施将有助于城市的防御。然而主要防线仍是十二座要塞组成的环形要塞,该环形要塞完成于1891年,以6~10千米为半径环绕列日。要塞间的火力交织网及保护区的设计,使要塞能够在其中之一遭袭击时,周围两座要塞可提供火力援助。每两座要塞间的间距大约4千米。

  由于比利时人过分相信这些防御工事,而对其他工作缺乏准备,又唯恐德军指责他们不坚守中立,所以他们于8月2日才下令开挖路障,德军进攻时他们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德国人认为比利时人背水一战的方法不过是“绵羊的梦呓”。德国于8月3日早上对比利时宣战,先头部队“默兹河军团”。到了8月4日傍晚,德国骑兵已经渡过于4日早晨8时跨过边界默兹河来到北边的维泽,并在那里遭遇到第十二旅,该旅接到命令进行英勇的防卫作战以便撤退至要塞防线。整个晚上德军都被挡在北方。德军企图进攻巴雄要塞的攻势被机枪与炮火挫败,遭受了相当大的损失。8月6日,德军鲁登道夫将军挥军前进时,发现第十四旅的指挥官已战死。

  他以个人名义下令野战炮部队提供火力支援,以便通过迪布瓦村,该处是俯瞰列日的制高点。鲁登道夫派出一队人向莱曼中将提出休战协议,但遭拒绝。而在其后跟随的突击队也被莱曼指挥部的军队击退。对此,德军利用“齐柏林”飞船发起了历史上第一次空袭,对列日城丢下了炮弹。同时,骑兵则从南方的维泽赶来包围了列日。德军这次的突袭迫使莱曼逃离列日城,并躲入该城西方的龙欣要塞避难。德军虽然对比利时的铁路线进行了封锁,但列日外环的其他要塞仍在抵抗德军的推进。德军持续炮击这些要塞,但大多数要塞仍屹立不倒。唯一被击垮的是夫莱龙要塞,该要塞的穹顶遭到炮火摧毁。而巴雄要塞则在德国步兵的持续攻击下,于8月10日被攻占。

  为了削弱这些要塞,德军决定使用他们强大的围城炮。这些围城炮中包括克虏伯的大伯莎420毫米榴弹炮,以及一些奥匈帝国借出的305毫米榴弹炮。列日要塞在建造之初,比利时认为陆地上最大的可移动式大炮是210毫米榴弹炮,所以设计时并未考虑更大口径围城炮弹的威胁。围城炮发出的炮弹从堡垒的正上方落下,穿透混凝土层,然后再由延迟导火线引爆。要塞一个个被摧毁,直到8月16日最后一座要塞(波恩赛勒斯)投降为止。8月15日,莱曼指挥官在防守龙欣要塞时负伤,昏迷的情形下成了德军的俘虏。到了8月17日早上,德国第一第二及第三军团按照施里芬计划,准备继续横扫剩余的比利时领土,迫使比军退往安特卫普,并使布鲁塞尔于8月20日不战而降。

  列日战役至此结束。古今事付笑谈中对于德国人的狂轰滥炸,萧伯纳曾写道:“整个世界又头痛又厌烦,我们被普鲁士军国主义对我们的蔑视,对人类幸福和常识的蔑视,折磨的忍无可忍,我们只好群起而攻之。”列日战役战况激烈,双方损失惨重。这场战役的失败,标志着低地国家的陷落。列日战役的失败削弱了各国对于修筑要塞群的信心,而大炮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因为再坚固的要塞也会被重炮撕裂。这对协约国罗马尼亚和法国政府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前者彻底放弃了布加勒斯特筑垒地域,而后者则几乎放弃了凡尔登筑垒地域。

  相反,德军则增加了对本国先进火炮系统的信心,并最终影响了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但另一方面,列日战役被协约国视为精神上的胜利。没人预料到比利时会反击,至少不至于会这么有效。“这是精神胜利,并向世界宣传国家古老的信仰及责任仍能在战场上,激励着士兵们的勇气,并显示出辉煌德军的表面下,仍是美中不足的。”列日战役使得不可一世的德军遭遇到了顽强的阻击,使得实施“施里芬计划”的宝贵时间几乎丧失殆尽,而下一场马恩河战役将直接决定“施里芬计划”的成败,到时德军的命运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