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一座古墓打开后棺材悬浮空中,恐惧直击灵魂深处

  我们常说人要入土为安,大多数人死后都选择埋在土中,只有一些地区会选择悬棺葬法,不过最近考古专家在南京发现的一座太监墓却颠覆了这个习俗。这座墓是在南京江宁韩府山东麓发掘的,墓中主人是明朝宦官杨庆,他曾经很受宠,并得到重用,还曾与郑和下过西洋,墓穴十分完好,从未遭受过盗挖,但当专家打开墓穴时被眼前的景象吓得不清,由于墓穴内十分昏暗,乍一看整个棺材是悬在空中的,这种奇特的葬法实在少见。

  其实杨庆墓是采用了铁索悬棺的葬法,在墙的壁面上,有四具铁索,两两相对,每条铁索都有50厘米长,直径有十厘米粗的铁环与铁索相连,铁环锲入墙壁内,从内将棺材悬挂于棺床的正上方。所以刚进入墓穴内时,工作人员还以为棺材被某种力量悬挂在空中,其实这种葬法是和道家成仙的思想有关,墓主人生前可能比较迷恋修道,在道家看来悬空而葬有利于吸收灵气,更容易升仙。

  杨庆墓虽然未曾被盗墓贼关顾过,但他毕竟只是一个宦官,陪葬品并不多,大多都是不值钱的文物,有大量的陶器和油缸,值得一提的是墓中有一大口油缸,上面还有灯芯,缸的容量很大,装满油慢慢燃烧几个月没问题,其实这就是长明灯,古人认为在墓中点燃长明灯可以引领墓主人的灵魂找到归宿,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习俗,才使得有些尸体千年不腐,因为墓穴是密闭的,墓中的氧气有限,合上墓口时点上一盏油灯,就会将墓中的氧气全部消耗,让细菌无法生存。

  而有些墓穴的长明灯比较诡异,当有人进入墓穴时,墓中的灯就会自动点亮,这其实并不是什么灵异现象,只是在灯芯出放了磷,由于磷的燃点低,墓中有人来时,必然会有缺口,氧气涌入后就会引燃磷,就出现了墓中灯自动点亮的现象,有的人因此说灯在墓中燃烧了千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在这座墓让专家最为激动的是墓中的墓志铭,里面的内容让专家眼前一亮,杨庆的墓志铭详细的记录他一生的大小事,从他行事记录中专家得到了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弄明白了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其中的争议问题,郑和在第六次下西洋的时候是出使西洋的忽鲁谟斯国,但是书籍上的记载郑和的往返只花了十个月,通过前几次下西洋的时间来推敲,仅仅十个月是不够往返的,于是学术上就有争议,觉得郑和的第六次下西洋可能还没到达,也就是说郑和的第六次下西洋可能失败了,而杨庆墓中的墓志铭正好可以佐证这一说法,通过查找杨庆生前任职的时间和出现的地方来推断,郑和在第六次下西洋的时候很有可能遇到了风暴而不得不返回。

  这个发现让专家们十分惊喜,也正是有他们这种钻研的精神才让过去的历史慢慢浮现在我们的眼前,也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