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薛福成做出的主要成就分别在什么地方,他在思想上的成果有哪些

  主要成就

  政治方面

  同治四年(1865年),曾国藩北上镇压捻军,沿途张榜招贤,薛福成写下八大对策、洋洋万言的《上曾侯书》,曾国藩读罢即延聘薛福成入幕。此后曾幕七年生涯,薛福成尤注重于兵事、饷事、吏事、文事,不时呈上一些改革时弊的策文,颇为曾国藩器重。光绪元年(1875年),薛福成挥毫写下了《治平六策》、《海防密议十条》万余言。主张应努力改善外交,将国际公法、中外条约刊发各州县;主张科举时应为精通洋务的人特设一科,使奇杰之士辈出;建议通过聘请洋员,派送人员留学,定制铁甲舰来发展海军。薛福成的上书陈言,引起朝廷的重视,不久,即采纳了陈言书中的意见而付诸实施,薛福成名闻朝野。丁宝桢、郭嵩焘等大员纷纷奏保薛福成出任驻外使节之职。直隶总督李鸿章也为薛福成的才能所折服,揽入麾下。

  光绪二年(1876年)在与英国交涉马嘉理案时,薛福成写就《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上呈李鸿章,主张对英国的无理要求不应迁就,应以择要设防、组织团练、广张疑军、以多攻少的策略,应付英军可能会采取的军事行动。李鸿章非常欣赏,命薛福成随行参加与英国公使的谈判,并因其随办洋务出力而奏荐为知府。

  军事方面

  光绪七年(1881年),薛福成署直隶宣化府,写下了《酌议北洋海防水师章程》,提出了对未来北洋海军的构想。后来,李鸿章就是根据他的设想来建立北洋海军的。次年,朝鲜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发动壬午兵变,薛福成向署理直隶总督张树声献计,尽快出兵朝鲜拘捕乱党魁首。张树声采纳了薛福成的建议,迅速平定了朝鲜之乱,使觊觎朝鲜的日本欲趁乱控制朝鲜的阴谋失败。光绪十年(1884年)初夏,中法战争爆发,薛福成加强防务,并指挥军民重创犯浙的法国军舰,因功加布政使衔。

  外交方面

  光绪五年(1879年),“总税务司赫德喜言事,总署议授为总海防司”。薛福成深感事态严重,马上作《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认为如此,“则中国兵权、饷权,皆入赫德一人之手”。并向李鸿章献计说,只有告诉赫德,如果他要担任总海防司,就必须放弃总税务司之职,亲自去海滨练兵,这样,赫德必不愿放弃总税务司之职,此事便可作罢。李鸿章觉得十分在理,便采纳了薛福成的建议,函告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依计而行,使赫德欲控制中国海军的图谋终未得逞。同年,薛福成写下了反映他洋务思想的《筹洋刍议》一书,认为中国已到了非要进行大变法、实行洋务不可的地步了。“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主张发展工商业,“夺外利以润吾民”。并提出了反不平等条约、防日俄入侵、改革关税等主张。薛福成将该书上呈李鸿章,李鸿章大为赞赏,分发官员传读。

  光绪十四年(1888年)初秋,薛福成升任湖南按察使。翌年初春进京陛见时,被改派为出使英、法、意、比大臣。在驻欧使节任内,薛福成走访了欧洲许多国家,考察欧洲的工业发展,详细地研究了欧洲的政治、军事、教育、法律、财经等制度,开阔了视野,思想也日益改变。他认为西方富强已百倍于中国,中国应不懈地师法西方,建立“纠众智以为智、众能以为能、众财以为财”的私人公司等,并具体提出了“求新法以致富强”、“选贤能以任庶事”、“造机器以便制造”等二十一条“养民最要之新法”。薛福成将他在欧洲四年所闻所思详尽地作了日记,后据以编成《出使四国日记》。

  使欧期间,薛福成还参与众多具体外交事务,光绪十八年(1892年)与英国就滇缅边界划分和通商条约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由于薛福成援引国际公约,刚柔并用,英国终于同意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中国收回了滇边部分领土和权益。此外,薛福成还以国际公法为依据,迫使英国政府同意中国在其属境内设立领事,这样,中国政府就在南洋、缅甸等处设立领事,保护当地华侨的权益。

  藏书成就

  任浙江宁绍台道时,于官署之后建崇实书院,辛亥革命后扩建为“薛楼”,后来成为宁波图书馆。同时对宁波藏书楼“天一阁”藏书和建筑,赞不绝口,命其子薛南溟按“天一阁”式样营造藏书楼,命名“传经楼”,曾收藏图书数万卷。左宗棠为之题写匾额,自联有“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树长风烟”,鼓励子孙奋发读书,光耀门庭。书法家伊秉绶书联有“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等。子孙能保护藏书至民国。全国解放后,由苏南行署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接受保管,现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苏州大学等地。

  思想成果

  文学思想

  薛福成虽然长期依附洋务派,但却倾向经世,后来终于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成为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早期改良派。在文学方面,他虽然长期与桐城派文人为伍,曾推崇桐城派,但亦曾指责吴汝纶标榜桐城,并自言出使之后文风有所变化。为文多着眼于经世致用,不受桐城派约束。其政论文洋洋洒洒,曲尽事理,既谨严有序,又雄辩有力,黎庶昌誉为“首屈一指”。其中许多重要议论切中时弊,有些重大建议得到采纳。如《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对于维护中国海军兵权,解除英国人赫德的总海防司职务,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外,他还写过许多史论,如《海瑞论》、《叶向高论》等,藉古喻今,针砭时事。

  薛福成文善于记述。他记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许多重要的遗闻轶事,往往兼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如《蒲城王文恪公尸谏》,追述汉军机大臣王鼎在河工上营救林则徐未成,回朝后怒斥穆彰阿,廷诤至苦,愤而自杀。记载详实,有史料价值。生动地表现了王鼎的刚直,穆彰阿的奸滑和道光帝的偏心,又有较高文学性。薛福成还有些记叙文,写他亲身经历过或亲自调查过的新闻时事,如《书太监安德海伏法事》和《张汶祥之狱》等,真实又具典型意义,近乎报告文学。晚年在国外所作的《出使日记》,报告性也较强,无论写资本主义事物还是阿尔卑斯山风景,都颇可观。其中的《观巴黎油画记》,长期选作中学教材,传诵尤广。但是薛福成的封建意识仍旧很浓,即使身在资本主义世界也不动摇,这就难免要给他的作品带来许多局限。

  赋税思想

  薛福成曾担任一些地方官职,又随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薛福成把“振兴商务”看作是“生财大端”,主张减税以促进其发展,认为国家税收只能在此基础上谋求增加。他说“有能招商股自成公司者,宜察其才而假以事权,课其效而加之优奖,创办三年之内,酌减税额以示招徕。商民知有利可获,则相率而竟趋之。迨其事渐熟,利渐兴,再为厘定税率,则于国课必有所稗。”为促进商品流通,保护商民利益,他主张“渐裁厘金”。在厦定未裁撤之前,他主张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改革“宜密于近海而疏于内地,用新定税额,一征之后,任其所之,不复重征。是举前此弊端,一举而清之也”。薛福成还主张实行保护关税,重税外来之货,而减免本国货税,“以畅其销路”。

  人物评价

  《清史稿》:福成好为古文辞,演迆平易,曲尽事理,尤长於论事纪载。

  光绪帝:“薛某办事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