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我国古代的传国玉玺到底是什么,又从何而来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疑是中华帝国统一的大英雄,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也需要放在历史的现实环境下去评价。他的雄才大略,无法掩盖和抹杀。作为推翻他的汉朝臣子们,出于媚上的文人习性,自然要在他身上找点让后人喷饭的污点。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是这样记载的:“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在这段文字里,你还看不出司马迁有多少暗讽,但一个王子——即异人——又叫子楚——也就是后来的秦庄襄王——秦始皇的生父——竟然是夺人之美,娶吕不韦的姬妾为妻,就已经让人小看了。但起码,史迁在这里还没有胡编乱造,起码忠实地讲始皇嬴政(赵政)是他爹的儿子。至于姓赵,秦祖先本来就姓赵,《秦本纪》里讲得很明白,“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与其母姓赵没有什么关系。

  但到了《吕不韦列传》里,马迁便胡来了,肆意地编故事了,一个千古之谜陡然出现了。他是这样写的:“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

  这段话史迁明显用的是小说笔法,宛然他亲眼所见亲耳所听,人物神态、语气活灵活现。与《秦始皇本纪》里所记大相径庭。首先,说赵姬是吕不韦的一个能歌善舞的美妾,最令人诧异的是,与吕不韦相处已怀有身孕;其次,子楚垂涎赵姬,在酒酣耳热的饭桌上,描写得他见到赵姬无法把持自己,竟然开口向吕不韦讨要;第三,似乎更合乎人情,吕不韦先怒后愿,想想自己为子楚把家里的家财都全部拿出,如今何必在乎一个女人,所以答应了子楚。第四,这是最不靠谱的司马迁的败笔,说赵姬自己知道自己已怀上吕不韦的孩子,吕不韦知道,而子楚被蒙在鼓里,赵姬藏着掖着嫁给了子楚。然后足月后生下秦始皇。

  正是这段记载,使秦始皇的身世,成为千古谜团。试想一下,赵姬怀着孩子,吕不韦明知而不说,子楚完全不知,那第三者的谁首先知道了她怀着吕不韦的种?司马迁又是从何处获取这第一手资料的?

  这里我们需要厘清一个事实,赵姬是个美人,能歌善舞,感情丰富,傍上了富商吕不韦,当得知秦王子子楚有意于她时,行有所动,情感转移,无可厚非,因为吕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子楚虽眼下是人质,可必定他身份高贵,是个王子。但似乎再多情,也不至于怀着前男人的孩子,还故意隐瞒而委身第二个男人。

  其实,关于赵姬的身世,史迁自己无意中也露出并不完全了解的马脚。同在《吕不韦列传》里,前面马迁讲,赵姬是邯郸城里的一个歌舞伎,后来不经意又说:

  “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赵姬这又成了豪门女子。一个豪门女子,能让你们俩男人这么私下推来让去吗?

  其实不难下结论,关于吕不韦、子楚、赵姬这个三角关系,多数是史迁杜撰想象的。那么,秦始皇的身世,也就纯属他个人的一种猜想,无端地猜想。

  既然已经杜撰出来,就得下文继续杜撰下去。

  子楚回国,秦昭王薨,他顺利接班做了秦王,吕不韦“奇货可居”的算盘如愿实现,做了相国,号称“仲父”。注意,这个“仲父”,显然是针对小嬴政而言的,他不可能是秦庄襄王子楚的仲父。而这个仲父,或者不过是庄襄王报答吕不韦的一种形式,但却成了史迁杜撰历史细节的根源,也许正是根据这个“仲父”,马迁做出了上述匪夷所思的猜测,怀疑起来始皇嬴政的身世。

  子楚做了三年秦王就死了,十二三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这个时候,大权完全在吕不韦手里,且因“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也就是说,秦国完全在吕不韦和老情人赵姬手里,以前文所述,吕不韦明知政儿是他的骨肉,赵姬更清楚眼前的这个小秦王嬴政的亲爹是谁,那她这时候完全可以联手老情人吕不韦改换门庭,甚而可以一家三口夺人之国。然而,俩人却仍胆战心惊地只有私通,何其怪哉?

  最为可笑的是,吕不韦渐渐厌恶了赵太后(赵姬),而在史迁笔下,这个女人的精力却又特别旺盛,吕不韦无奈,找了个替代品,给她身边推荐了个猛男嫪毐,以一种令人不齿的方式,安顿了这位多情滥交的半老徐娘。用史迁的话说,就是“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

  史迁的笔意很显然,总之,秦王嬴政的生母就是个烂女人,秦始皇这个人就是来路不明。至于一会儿说她是歌妓,一会儿又是豪门女子,则完全是史迁杜撰中的疏忽大意。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仅是多有前矛后盾,由于其常采用小说笔法,将道听途说的虚妄细节,草率地置于历史人物身上,于是便无端地制造出来一桩桩迷案。于人之常情想来,异人(子楚)再懦弱,决不至于将已孕之女纳于床头;吕不韦再疯狂,也万难携已孕女子去攫取高位;至于赵姬,固然风骚,其做了太后而继续与相国吕不韦苟且,又揽大阴人嫪毐入怀,实乃史迁诋毁嘲讽前朝皇帝的虚构,讨当今之汉皇欢欣而已。

  秦始皇所谓的身世之谜,就是司马迁如此这般一手制造出来的。

  历史解密:秦始皇的传国玉玺最终流落何处?

  什么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就是那个能证明皇帝身份和权威的巨大的印章。

  我们在现在的影视作品中能看到县太爷升堂的时候都有一块巨大的官印放在案几一旁。这官印是皇帝给的,用来证明他的官员身份和权力的。而玉玺就是皇帝的“官印”,是天底下最大的官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他官印都是由玉玺派生出来的。

  那么这个“传国玉玺”是什么样子的?它从何而来,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

  历史上的玉玺是秦朝以后历代帝王相传的印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下令镌造一枚皇帝玉玺,称之为“天子玺”。据史书记载,此玺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方圆四寸,螭虎纽,一说龙鱼凤鸟纽。玉玺正面刻有丞相李斯以大篆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从此,历代帝王无不把传国玉玺当作权力的重要象征,当作一统天下的象征。传国玉玺不仅成为野心家觊觎和割据君王争夺的目标,也是中央王朝后宫的珍宝,国之重器。得到玉玺的人将玉玺解释成自己“受命于天”的表现;而一旦失去玉玺则被视作王朝“气数已尽”的表现。如果有哪个皇帝登基的时候没有传国玉玺捧在手里,就被讥为“白版皇帝”。意思是说你这个皇帝是自己封的,根本没有办法证明。他们发出去的没有玉玺印章的诏书自然也不那么令人信服了。

  传国玉玺据说是用著名的“和氏璧”制作的。这“和氏璧”可是古今罕有的绝世宝玉。传国玉玺的传奇要从这块和氏璧说起。

  据说春秋时的楚国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认定是稀世珍宝,就献给楚厉王。楚厉王难以判断,就叫玉工来辨识一下。恰好这宝玉属于深藏不露的那种类型。楚国的玉工看不到它的宝贝之处,就说是一块普通石头。这下可害惨了卞和。卞和以欺君罪被砍去左脚,落下了终身残疾。后来楚武王即位,卞和又一次献上宝玉。楚武王和玉工们又一次冤枉了卞和。卞和再次被判处欺君罪,连右脚也被砍去了。楚文王即位后,年老的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下号啕大哭。楚文王知道后很奇怪,派人去问。卞和说:“我并不是悲叹自己的命运,还是为手中的宝玉被世人看做是普通石头感到悲哀。总有一天会有人证明我没有撒谎。”楚文王就叫人将卞和的石头剖开,细心考察,果然雕琢出了一块稀世宝玉。“和氏璧”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