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神人诸葛亮绝顶聪明,最后却过劳死
一本《三国演义》,最红得不是白脸的曹操,也不是大耳贼刘备,更不是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而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鲁迅先生曾说,《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意思是说罗贯中把诸葛亮写成了像妖怪一样的人物,撒豆成兵、呼风唤雨,太夸张了。
本文就来还原一个真正的诸葛亮。
著《三国志》的陈寿,说诸葛亮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但是因为父亲早亡,从小跟在叔叔诸葛玄身边,后来投靠了荆州的领主刘表。
因此诸葛亮从小吃喝不愁,何况仪表堂堂,身高八尺,折算一下就是一米八十多,绝对是当时大帅哥,关键还博古通今,文采斐然。
诸葛亮为了把自己推荐出去,自己把自己比作春秋战国时代的管仲和乐毅。管仲是齐桓公时的宰相,非常善于治理国家,而乐毅也了不得,曾一口气统帅五国联军,打下齐国70多座城池。那这意思就是说我诸葛亮既会打仗,又能治理国家,赶快来招募我吧。
刘备三顾茅庐是在公元207年,其时诸葛亮26岁,年龄比较大了。据统计东汉男性的平均寿命是49岁,而三国时代因为连年战争,平均寿命下降到26岁,诸葛亮一把年纪了,日盼夜盼,终于盼来了刘主公。
之后就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的曹操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正式开启了三国鼎立的时代。
传说的草船借箭、孔明借东风全部是杜撰,赤壁之战最大的将领与功臣是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东坡说的是周瑜,跟诸葛亮没有一点关系。插一句,苏东坡所在的北宋,仍然以曹魏为正统,所以他没有必要特意替吴国的周瑜说好话。
事实上,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并不被刘备所重视,不过是刘备手下许多军事参谋中其中一个。这种不被重视的状况,一直持续到刘备病故。有证据吗?有。
夷陵之战,刘备打算为关羽报仇,结果败给了乳臭未干的东吴小将陆逊。诸葛亮听闻主公驾崩,说了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
法孝直就是法正,刘备死前最信赖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只有法正能劝住刘备不跟东吴用兵,诸葛亮根本说不上话。刘备死时,托孤于诸葛亮,其中说了这样一句绵里藏针的话: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的意思绝对不是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自立为王。要知道刘备这么多年的志向都是匡扶汉室,恢复中原,他怎么舍得把刘家天下承让给诸葛家,绝对不可能。刘备的真实意思应该是如果刘禅不顶用,那就换成他别的儿子,比如刘永或刘理。
刘备死后,诸葛亮才开始全面接管蜀国军政大权,我们来看看他的军事才能,到底是不是真的达到了半神半妖的境界。
先来看北伐之前的南征,诸葛亮仅用了3年时间,就把孟获收拾得心服口服,各个名族尽皆臣服,这里可以打9分。
再看五次北伐。第一次,马谡自以为是,不听副将王平的建议,大意失街亭后宣告失败。诸葛亮第二次率军北伐,选择出散关,围陈仓,被曹真阻挡,导致粮草供应不上,最后收兵返还。
次年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两地,自己率兵攻打建威,最后顺利夺取武、阴二郡,小胜。第四次北伐,诸葛亮又是因为粮草用尽不得不退兵,但设计斩杀魏将张邰。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率军与司马懿对峙。当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不久,司马懿来到诸葛亮驻军的处所,称赞诸葛亮的军营布置整齐划一,主次有序,是天下奇才。
统计一下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失败,第三次小胜,其它几次基本上都是因为粮草供应不上,打成平局。就当时天下十三州,曹魏拥有九州,五国占据三州,蜀国只有一个益州的大背景之下,诸葛亮以弱敌强,能和魏国打成平手,已经非常厉害了。所以北伐给他打8分。这样累计平均分8.5分,优秀。
陈寿给诸葛亮的评价是: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意思是诸葛亮擅长整治少数民族,但是不适合攻城略地,因为性格过于保守且谨慎。另一个特长就是治理国家,制定法律,安抚百姓,这点比带兵作战要厉害很多。
诸葛亮死后,留下的遗产只有桑树八百棵,薄田十五顷,还比不上一个小小的县令。
不管怎么说,诸葛亮不是神也不是妖,但是作为臣子,或是作为一位古代人,他几近完美。因为他的后半生都在实践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