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啥都不懂的刘备为什么还能建立蜀国?
在夷陵之战的相持阶段,刘备在东西七百里的线路上建立营寨,魏文帝曹丕听说了这件事情,对群臣说:刘备“不懂军事(不晓兵),哪里有七百里连营可以攻击敌人的!‘在大片低洼和险要地区驻扎军队,容易被敌人击败’”。还说刘备这是犯了兵家大忌。陆逊在给孙权上书时也说:“回顾刘备以往用兵打仗的情况,总是败多胜少”。因此,尽管刘备深入了东吴五六百里,也不值得担忧。后来刘备果然被东吴的陆逊打败,所带军队兵士舟船器械几乎全部丧失,蜀国经过这一仗元气大伤,刘备自己也因为惭愧悔恨而导致了第二年去世。
但是,刘备从当上安喜县尉开始,后来当上平原县令,代理过徐州刺史,就任豫州刺史,自任荆州刺史、益州刺史,可以说多半生都是在打仗中度过的。到后来,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并当上了皇帝,其军事势力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直到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说明他这仗打得还是有效果的。三国是个诸侯纷争、军阀混战的年代,不懂军事想立足都难,
可让曹丕和陆逊说成是“不晓兵”的刘备,为什么能够建立一个国家呢?
刘备败多胜少却永不言败
刘备败多胜少,但刘备区别于那些一蹶不振的诸侯之处在于,刘备永不放弃,跌倒了,再爬起来,总是会寻找机会东山再起。刘备起家于讨伐黄巾军,因为有功,当上了高唐县令。被黄巾军打败后,刘备投奔了公孙瓒,被公孙瓒任命为别部司马,让他跟随青州刺史田楷以防备袁绍。因为战斗有功,当上了平原县令。陶谦死后,刘备代替陶谦当上了徐州刺史。这时候的刘备犯了一个大错误,收留了被曹操打败的吕布!趁着刘备和袁术争战相持的机会,吕布偷袭并占有了下邳城,刘备不得已只好和吕布求和。但刘备并没有就此依附吕布,甘心当一个寓公或者是一个宾客,而是回到小沛,又集结了一万多人。这当然会引起吕布的忌惮,于是率兵攻打,刘备战败逃亡,归附了曹操。
到了曹操这儿,名义上是到了朝廷,曹操对待他也很好,但刘备并不安于富贵安闲的日子,而是仍然想着再去邳地收集他的散兵。曹操给了他军粮,补充了兵员,让他向东攻打吕布。虽然再次失败,刘备也跟随曹操回到了许县,但仍然没有放弃。袁术称帝失败后,想经过徐州北上投奔袁绍,刘备借此机会要求截击袁术,曹操就派他和朱灵一道截击前往。刘备到了徐州,等到朱灵回到曹操那儿以后,刘备就杀了徐州刺史车胄,自己当上了徐州刺史,再一次自立。同时,刘备和袁绍结盟。
建安五年,袁绍准备攻打许都,曹操为了侧翼安全,率兵攻打刘备,刘备再次失败,不得已投奔依附了袁绍。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持,袁绍派遣刘备和曹操的叛将汝南郡的黄巾军刘辟进攻许县。曹操派兵攻打刘备,刘备想借此机会离开袁绍,就将袁绍拨给他的军队归还,劝说袁绍向南结好刘表。袁绍同意后,刘备就来到了汝南。这让刘备即避免了玉石俱焚,又有了自谋发展的机会。当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回过头来攻打刘备的时候,刘备才有了机会和条件投靠刘表。
到了荆州的刘备,虽然逐渐不受刘表信任,但他手里有兵,又独守一地,仍然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所以,当曹操进攻荆州,正赶上刘表死,刘表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的时候,刘备虽然猝不及防,但还是能够率领自己的队伍南下。这让刘备有机会联络孙权,共抵曹操。赤壁之战,孙权打败了曹操的水军,再加上军队染上了瘟疫,曹操大军北撤。刘备趁机夺取了荆州的江南四郡,这让刘备有了立足之地。站稳脚跟后,刘备抓住机会进入西川,在逼迫刘璋投降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地盘。
可以说,正是刘备的这种屡败屡战,永不放弃,才让他有机会走向最终的成功。和他同时期的人,有几个曾经势力比他不知强大多少倍的人,正是由于缺少了他的这种精神,所以很快被诸侯淘汰出局。如同时代的韩馥,拥有天下大州冀州,当公孙瓒前来讨伐的时候,还没有等到交战,就已经吓了个半死,袁绍派人再一吓唬,他就拱手把冀州城交了出去。还有这个袁绍,虽然官渡失败,但他只是损失了部分精锐部队,其地盘和力量仍然不输曹操。可是他不谋东山再起,而是整天在家里忧愁,最终就这样愁死了。这些人缺少的就是刘备的永不言败的精神。
刘备自强不息始终谋取自立
刘备先后依附过好几个人,但刘备能够保持着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当没有机会的时候,他能够耐心的等待,有了机会,他善于把握,这种自强不息始终谋取自立的作为,也是他能够最终立国的条件。刘备曾经依附公孙瓒,当他和青州刺史前往徐州救援时,他手里是有兵的,虽然不过是千余人,这仍然会被人看成是有自己力量的人。有了这个基础,陶谦才会给他个虚名的豫州刺史,也才会临死把徐州交给他。吕布偷袭,刘备不得已依附了他,但他很快又召集了一万人,正是这种自立,才引起了吕布的警惕,于是趁他羽翼未丰时下手。董承等人曾经受衣带诏,密谋杀曹操,刘备也参与其中。刘备借机会出外,他不是借机会逃亡,而是借机会据州自立,这就是他杀了车胄的原因吧。
最能说明刘备自立的是他和孙权的关系。本来,曹操进攻荆州,刘备很快就被打败,失败了的刘备很快就被边缘化。但是,刘备能在孙权获胜后看到自己的价值,所以,他不顾诸葛亮等人反对,执意前往东吴,为自己谋取了孙权的承认。东吴的周瑜是要孙权扣留刘备的,但孙权正是看中了刘备的力量,需要他分担抵抗曹操,这才不但承认他荆州刺史的官位,还把新夺取的荆州之地借给了他。假如,刘备没有谋取自立的雄心,没有抓住机会夺取江南四郡,孙权会让他独立守荆州吗?没有荆州的刘备,又何谈夺取西川?
这种依附时努力保持相对独立,有机会则谋取独立,除了刘备,三国还能有谁?比如说那个张邈,别人劝他自立,这本来没有错,但他却迎来了吕布,这种背叛了人再依附另一个人又怎能算作是自立!这也难怪曹操要说,天下英雄只有他曹操和刘备两人!
刘备会用人,有信义,还积攒了人气
一个开国皇帝,绝不会是一个人在战斗,他必须要有一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辅佐他才行。而刘备在识人、用人方面也有他的独到之处。关羽张飞孙乾简雍这些人有的从起事就跟着他,有的从徐州就跟着他,无论是失败还是挫折,都始终不离不弃,足可见刘备的魅力所在。是什么原因让这些人和刘备“誓死与共”?关羽的事例也许会说明这一点。关羽不得已暂时归顺了曹操,但知道了刘备的消息,仍然前去相会,因为刘备给他的“恩厚”。曹操给关羽封侯,还给了他重重的赏赐,刘备的什么恩德还能比曹操给予的厚?不用说,就只这个可以“生死与共”的信任。
刘备的识人就不用多说了,仅从诸葛亮和马谡两个人的例子就可以说明一切。诸葛亮见到刘备的时候,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才名,但毕竟还是个青年书生。尽管如此,刘备得到他马上给予极大的信任,其重视程度甚至都引起了关羽张飞等人的嫉妒。正是有了这个诸葛亮,刘备不但按照“隆中对”的设计进入了西川,还给不成器的儿子找到了一座坚实的靠山。还有那个马谡,正是他的言过其实,葬送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大好局面,这就是刘备识人方面的先见之明。除了识人和用人,刘备还能体贴和理解人。
早年庞统在周瑜手下,刘备到东吴都城,周瑜建议扣留不放刘备走。刘备在问起这件事情的时候,先对庞统说,“各为其主(在君为君)”,让庞统不要有所顾虑。糜竺的弟弟糜芳投降了孙权,这导致了关羽兵败被杀,糜竺自己绑起来当面请罪,刘备知道糜竺没有参与,仍然和以前一样对待他。封建社会搞株连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刘备能把弟弟的罪不连带哥哥,不失为一个明白君主。还有那个黄权,伐吴时刘备让他驻守江北防备曹魏,失败后,黄权退不回来了,只好投降了魏国。执法人员要将黄权的老婆孩子抓起来治罪,刘备没有同意,说是自己辜负了黄权。古代大将驻军在外,家人留在京城,就是防止将军叛变或者自立,刘备能够看到黄权不投降孙权,自有他的不得已之处,这不仅对黄权是一种理解,对其他参与东征失败回来的人都是一种关怀。
刘备还是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吕布离开长安后,大部分时间也在东游西逛,但吕布这个人不太受人待见,有几人都公开拒绝过他,即便是接纳也不信任他。刘备这个人东奔西走的有点儿像吕布相似,但不同的是诸侯们大多信任刘备。这当中有一个区别,刘备虽然在离开他人时也动过一些心思,但总起来都是明着走,好合好散,不像吕布一样背后里下刀子。比如说他离开曹操、袁绍都是找理由得到同意后走的,即使是借荆州,也是孙权愿意借给的,并不是逼着孙权非借不可。自从他有了那个豫州刺史的名号以后,虽然只是一个虚名,这也让他得以进入诸侯行列,这些举动,也让他在天下积攒了一定的人气,所以到了荆州、西川都有一个好名声,这让不少人都愿意跟随他。
刘备从不言败,永不放弃,始终寻机谋求自立,不依附他人,即便在不得已暂时依附他人时,也始终保持着自己相对的独立性,能识人,会用人,这也许就是他能够建国的原因吧。刘备在后世得到了人们更多的赞赏,这除了他建立的那个帝国有一个“汉”字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个人的人格魅力所致吧!人格魅力,正是刘备令人欣赏的地方。如果抛开帝王不论,在干事、创业或者是为了某项事业而奋斗方面,刘备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不是也值得后人效法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