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初著名小说家施耐庵和罗贯中是什么关系

  施耐庵与罗贯中皆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分别著有《水浒传》与《三国演义》,那么此二人间到底是什么关系,以至于时光荏苒,经历数百年,仍有无数谜团与猜测围绕在此二人之间呢?

  存在于这二人之间最大的谜团就是《水浒传》的作者到底为何人,大多数人认为施耐庵写了《水浒传》,罗贯中写了《三国演义》,如此简洁明了的事儿哪有这么多猜疑。但近几年,学界对《水浒传》的真正作者提出了疑问,甚至推测《水浒传》最流传的地方实为罗贯中的家乡山东东平,当地导游更是故作噱头,公开向游客解说道罗贯中才是《水浒传》的作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自明清以来,《水浒传》的作者一直备受人们谈论,坊间流传着三种说法:一则为施耐庵独立创作;二则为罗贯中创作,施耐庵乃其化名;三则为施耐庵与罗贯中共同创作。然而目前所认可的为《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因为我国小学教科书中一向如此注释。

  学界中早已推翻了固有的定论,认为《水浒传》实则为施耐庵与罗中共同创作而成,全书前七十回章节为施耐庵所著,后三十回章节为罗中所补写,也有说是罗贯中对施耐庵已完成的小说文本进行了整理与编辑。

  目前上述说法在学界是较为有影响力的,因为结合《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行文风格与写作特点后,有异曲同工之妙。

  施耐庵陵园在哪里

  施耐庵,江苏兴化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为避开明朝朱元璋的征召,施耐庵隐居淮安,直至生命终结,与当地安葬,享年七十五岁。施耐庵过世后数十年,其子孙辈施文昱兴旺家门,遂迁其祖父墓址另选风水宝地,葬于白驹镇西落湖,并请学者王道生为其祖父撰写墓志铭。

  施耐庵历代后人皆为兴旺,故而施耐庵墓址修缮得当,保存至今,且规模越来越齐备,以施耐庵墓为中心,该陵园分别陈列着施氏家世表,与施耐庵及后世子嗣有关的各类文物资料,另放置着《水浒传》各式版本资料。可见施耐庵后人对其成就极为推崇尊敬。

  该墓地风水位置极好,四面山水环抱,且视野宽阔,墓堆成半圆形,高3.5米,直径4.5米,立有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大文学家施耐庵先生之墓”,墓地前方建有牌坊,牌坊横梁上悬挂着“耐庵公坊”四字石刻,极为恢宏大气。主墓旁生长着苍松翠柏,河岸不远处有一绿岛,从高处眺望下来,其形状犹如一头雄狮卧在此处,故判定此地风水极佳。

  施耐庵陵墓现今已成为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的胜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张惠人赞其陵园:“耐庵泉下泰然卧,评说由人论长短”,可见世人对施耐庵的极高评价。

  施耐庵名言名句有哪些

  施耐庵所著《水浒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代表名著之一,其中所蕴含的文学亮点不胜枚举,鲜活的人物个性,扣人心弦的故事脉络,尤其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时都能感受到施耐庵埋笔于字里行间的金句良言,给人以振聋发聩、醍醐灌顶之效,施耐庵将其总结人生阅历的经典名言铺排于小说的各个角落,大大提高了白话文小说的可读性与深刻性,成为了该小说最核心的珍宝。

  在《水浒传》第三十七回中,有一句惊世名言:“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分析其字面上的意思为:世情指的是人世间的人情世故,人面指的是人们的脸色态度,结合起来大致意思为社会人情可以通过人们的态度冷暖、热情与否反映出来,人们的脸色因为对方地位高低衡量而定。当时社会的现状,世人大都趋炎附势,对有地位财势的人往往阿谀奉承,而失势之人却是门可罗雀,更别提白衣之士,众人待其皆冷眼相看。这类庸俗的人情世故甚为高尚者所不齿,此名言饱含批判、感慨来的意味。

  《水浒传》中同类涵义的名言譬如恒河沙数,随处可见,例如“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因知世事接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等等,将时间人情冷暖,世态炎冷表露的淋漓尽致,更是披露了北宋乱世恶劣的世风,同时为穷途末路的英雄豪杰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