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鲍勋为什么会被曹丕处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曹丕处死鲍勋,一时满朝为之震惊!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中国皇朝,大部分皇帝的素质都是流氓型。因此,政坛上也就充溢着一股恶浊的痞气。比起痛恨秦始皇式那股穷凶极恶的匪气来,中国人民更憎恶痞气。那种挂羊头卖狗肉、出尔反尔、无厘头的不尽折腾,使老百姓虽夹紧尾巴、自贱甘做奴隶都不得有安稳的日子,真是痛不欲生。所以一直祈求上天能恩赐一位有文化、识人性、比较开明的皇帝来统治,使老百姓至少能勉强地活下去!今天小编就跟大家来聊聊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文人皇帝——曹丕的历史。

  曹洪是曹操的堂弟,一开始就追随曹操起事。在曹操创业的过程中,曾作出过卓越的贡献。在荥阳讨伐董卓时,曹操被董卓的大将徐荣打得一败涂地,连自己的坐骑都丢失了。当时敌方的追兵汹涌地追来,曹操处于十分危急的境地。曹洪果断地立刻跳下自己的坐骑,让曹操坐上去。战地无马,简直是九死而无一生的侥幸。曹操推辞着,没有立刻依从。曹洪大义凛然地催促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但不能没有你曹操,快上马!”

  曹操这才飞身上马逃离了险境,所以曹洪对曹操可说有救命之恩。以后为建立魏朝政权,也屡立战功,因此被封为都阳侯。但这个人有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十分吝啬。虽然家境非常富裕,但不大肯资助他人,即使亲密如曹操家里的人,年轻时的曹丕有时手头感到窘迫,伸手向他借取时,他都找借口减三去五,仅给曹丕一点零头,远远不能满足曹丕的要求,仅仅为了这一点,就使曹丕积怨在心,久久不能释怀。如今做了皇帝,就要找曹洪算旧账来一泄私愤。

  曹洪因不慎触犯了魏朝的诸侯管理条例—诸侯不得留门客居住。曹丕立刻将他拿下问罪,甚至要将他处死。满朝大臣纷纷为他求情,希望曹丕能念及他是先王的功臣,放他一马。曹不就是不饶,一本正经地似乎是六亲不认从严执法的典范,其实私心就是一泄多年的私愤。后来还是他母亲卞太后出面,直率地告诫曹丕,做人不要忘本,当年若没有曹洪的卖命,也就没有我们曹家的今天,你不要做得太绝了。同时,太后警告曹丕的妻子郭皇后:“要是曹洪今天被杀,明天我就下令要曹丕废了你!这才使郭皇后一再向曹丕哀求,曹丕才不得不最后免去了曹洪的死罪。但免官削爵,使曹洪狼狈不堪。直到曹丕去世,他的儿子明帝即位,念及曹洪乃先世名臣,对魏朝有过大贡献,而重新恢复了他的官职和爵位。

  作为一个文人,曹丕应该懂得情爱在一个人心灵中所占的分量。任意摧残他人的情爱,可以说是非常残酷的事。曹丕在这方面的作为,却完全等同于流氓型的皇帝。曹丕朝中有位夏侯尚的大臣。他是夏侯渊的侄子,在平定代郡少数民族叛乱时,立有大功。曹操病死洛阳时,是他护送棺椁回邺城,所以对曹丕顺利继位也作出过贡献。曹丕做皇帝后,他被封为征南将军兼荆州刺史,授与都督南方一切军事的权力。他曾出其不意地袭击刘备,攻破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并与曹真一起围攻东吴的江陵时,大破诸葛谨的水军,所以功业卓著。

  他非常宠爱他的小妾,因此而引起了正室夫人的忌恨。而正室夫人却是曹氏之女。情况反映到曹丕那里,曹丕就为这位正室夫人出气,竟然以皇帝的威权,毫无道理地下令将那位小妾绞死。这对夏侯尚打击之大,简直如同五雷轰顶,使他的精神整个地崩塌下来,终日神志恍惚,如同梦人。有时因思念那位死去的爱人,实在控制不住,竟不得不重新挖出她的棺木,取出她的尸体来看看,才能平息心中郁结的情思。

  旁人对夏侯尚如此深厚的情爱,无不为之感动,但却引起曹丕莫大的蔑视。在他看来,一个叱咤风云、驰骋战场的大将,怎么能“小气”到对一个卑微的小妾产生真诚的感情。帝王胸中的“大气”,已使曹丕原有的一股文人气息荡然无存了!流氓型帝王的“大气”,为了政治上的需要,有时会表现出非常的宽容;而文人型帝王的“大气”,却为了个人情结,有时会表现出绝对的不宽容。曹丕借机杀鲍勋的事例,不失为这方面的一个经典。

  鲍勋是魏朝极有声望的一位正直大臣。曹操时任命其为自己的封地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的西部都尉。当时曹丕的夫人郭氏的弟弟在河北曲周县当县吏,身为公职人员,却盗取官府的布匹。这种监守自盗的行径,是任何朝代的王法都不容情的。按当时的律法,得处死弃市。其时曹操带兵在安徽,太子曹丕留守在邺城。因为是自己的内弟,王族犯法,不当与庶民同罪。曹丕当即给鲍勋写信,要他谨守潜规则,网开一面。

  鲍勋虽刚直不阿,但到底亦有慑于王府的威权,不敢公然抗拒太子,可是又不愿徇私枉法,最后他想了一个聪明的办法,索性将矛盾上交,由上司来裁决。因此他就将案件的卷宗和曹丕的信件全部交了上去。史书没有明载这件案子的处理结果究竟怎样,但曹不对鲍勋这种做法看作竟然不把他太子放在眼里。丝毫不肯通融不说,你还连带地将我求情的信也一并交了上去,这不是在拆我的台,损害我的形象么?!所以他对鲍勋恼恨之极,就此结下了怨结,再也消解不了。之后,曹丕就一直对鲍勋“另眼看待”。

  秉性正直的鲍勋对此事心中从未存在着疙瘩,所以虽然后来曹丕做了皇帝,他却从未有所戒备,仍本着自己对魏朝的一片忠心,经常对曹不提意见。曹丕欢喜打猎,经常兴师动众,竭尽欢乐。鲍勋不断上表谏阻,希求曹丕爱惜国力,切勿沉迷游猎而分散治国的精力。曹丕对之感到厌恶之极,气得将他的表章撕成碎片,并将他调离中央。后来由于尚书令陈群和仆射司马懿竭力保举,认为以鲍勋之严肃和正直,应将他调回中枢任监察工作,那将大大有利于政风的改进。出于顾忌到此两人在朝廷中的分量及影响,曹丕才勉强任鲍勋为御史中丞。果然在鲍勋的有效监察下,百官无不有所顾忌,一时政风肃然。但曹丕怎么也解不开前因内弟的案件而对鲍勋所结下的怨结,他根本不考虑鲍勋对魏朝内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却一心找岔子要搞掉他。

  欲加之罪,总有机会抓到对方的把柄。有次,曹丕出巡从寿春回来,驻扎在陈留郡的边界上。太守孙邕求见。出来后顺便拜访鲍勋。因当时营寨还没有扎成,只是立了些标杆以示界限。孙邕乘便,没有严格按指定的路线穿行。军营卫队长官刘要拿孙邕问罪。鲍勋了解具体情况后,认为营寨还没有扎成,情有可原,并非故意违纪,不必从严处理,所以就将孙邕放了。回到洛阳后,刘曜因另有过失,被鲍勋参了一本。刘曜怀恨在心,就反诬鲍勋徇私枉法放走孙邕。这下曹丕总算抓住了鲍勋的把柄,马上下令由廷尉收审。

  廷尉判鲍勋入狱五年。经三官复议后驳回,认为按律应罚二斤黄金。曹丕听了勃然大怒,认为鲍勋罪重该死,审理官员不得包庇从轻判处。但廷尉他们实在找不出什么根据可以判鲍勋死罪。满朝的顶级大臣如太尉钟纻、司徒华歆、镇军大将军陈群、侍中辛毗、尚书王臻、廷尉高柔等人一起上疏,请求曹丕赦免鲍勋。但曹丕铁定了心,凭着帝王的“大气”,绝不宽容,无所顾忌处死了鲍勋,并连带一些“从轻判处”鲍勋的审理人员也一同问罪。鲍勋之死,一时满朝为之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