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朝为什么不能圈地养马,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呢

  还不知道:明朝为什么不能圈地养马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机枪出现之前,骑兵一直是最具战斗力的兵种。长城北草原在气候、降雨量、草的生长等方面都不及中原,中原土地更肥沃。所以中原能种庄稼,漠北只能长草。如果中原不种庄稼而让野草生长,只能长得比漠北更加好。并且中原一个县方圆百里,地势平坦,利于骏马奔腾,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能在上林苑养马数十万的原因。养战马主要是要让他跑着,就是在大范围的旷野上放养,如果天天拴着就变成耕地的马了,在机械化没有实现前,中原各地农民都养马。

  明朝为什么不能圈地养马?原因一,明朝常年征战养兵,已经造成了财政赤字,国库亏空,税收成问题,养兵都是困难,哪还敢圈地养马。原因二,明朝是个民主自由意识强烈的国家,文臣更是以民生为本,大规模强制拆迁根本不可能,上层建筑不会有这个思考。

  一个汉人一年可以承受全靠不到二百斤粮食偶尔只吃几斤肉就活下去,而可以不怎么吃粮食的蒙古族同胞一年居然可以吃起码二百九十斤肉,一亩地现在可以出产起码2000斤粮食,能养活十几人,而一亩普通草场只能养不到10只羊,古代羊也就最多出三十斤精肉,这些也就够一个人吃的。同样面积的土地,种庄稼和种草放牧所能供养的人口有天壤之别,所以中原沃土适合种地而不是放牧,据当时人估计,养一匹马所需的土地,拿来种田,可以养活二十五个人,所以游牧民族永远不可能人口众多。

  想起萨尔浒之战,单看明军多路并进的战术,对付八旗军完全是可行的,问题在于用好这策略的条件不充分:一来不识地利,行军不畅,联络困难,准备工作也比不了平播时;二来将帅失和,彼此不服,刘铤与杨镐有怨,其与杜松放一块估计也要炸锅,李如柏地头蛇也是难对付;三来看兵力配置,刘部多川兵,人又少,像诱饵吸引八旗,中路杜部与北路马部倒像居其后等着刘部咬住后再来个围歼战,再与李部策应攻赫图阿拉来个犁庭扫穴,问题也就在怎么能够抓住时机,灵活应变的做到合击,八旗一定会先打刘部吗,虽然杨经略是有如意算盘,不过被看破,而且杜部遭遇围攻时,马林与李如柏的反应也是出乎意料,甚至可以说连八旗也想不明白了。

  萨尔浒之战失败有人说是分路出击的错误,明军分路出击的方法是屡试不爽的,比如万历三大征,战术看起来是没毛病的,说明军战斗力渣,看萨尔浒之战明军组成,戚家军,辽东铁骑,神机营,抗日援朝原班底,问题就出在将和帅,将领之间不和,帅又坑,杨镐在抗日援朝就是有功有过,最后再加上朝廷重视力度不够,以为女真人一击必杀,从万历拨给杨镐的银两就可以看出,而且杨镐又仓促应战,终致惨败。

  游牧集团的首脑没什么可失去的,他们没有前方后方的区别,所以中原没有强大的机动力量很难消灭他们,其实努尔哈赤换成阿骨打或者铁木真也可以以少胜多。努尔哈赤善于治兵用兵,平时提倡严格的军事训练,赏罚分明,战前充分调查敌情,与部下商议制定周密的作战计划,战争中能充分利用骑兵的机动优势,虽然在整体上他兵力往往不占优势,但他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上集中相对优势的兵力歼灭敌人,连续作战,逐个消灭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