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倭寇之乱”?“倭寇”是哪里来的?

  明朝为什么会出现“倭寇之乱”?“倭寇”是哪里来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明朝嘉靖二年四月,此时的宁波城正是杨柳依依、春风醉人的好时节。由于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宁波城自打明朝立国以来就是日本朝贡使团靠岸登陆的唯一地点。

  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批数艘或数十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携带满船贡品靠岸,在经过市舶司核查之后,这些船队会继续北上,朝见天子。

  上图_来华朝贡的商船

  明朝的朝贡外交会蜕变成朝贡贸易

  朝贡,朝在前而贡在后,目的是通过上贡这种方式重申各国的等级秩序,礼物多寡反在其次。明朝为了凸显强盛,回赐朝贡国的礼物数量经常是贡物的数倍。虽然明朝作为宗主国一直把朝贡的形式目的放在第一位,但各个朝贡国却早就实事求是的抓住了朝贡的贸易本质。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以朝鲜、琉球、日本为首的朝贡国不断向明朝加派朝贡使团。明朝中期时的朝贡外交已经蜕化变质为朝贡贸易。

  实际上接连不断的朝贡使团对明朝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财政负担。为了彰显大国风范,朝贡使团来了之后要好生接待,无论吃住都必须高于社会平均水准。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明朝廷以宁波、泉州、广州三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设立三处市舶司。在三个市舶司治下还特设三个高级宾馆接待朝贡使团。

  上图_专门接待日本的市舶司驻地--宁波

  上图_明朝浙江宁波府

  除了接待费用之外,朝廷还要花高价购买使团带来的大部分货物。为了远播天朝美名,普惠番邦外夷,在官方外交礼仪进行完毕之后还有民间商人同使团进行有限的自由贸易。一般来说这个自由贸易的时间为三五天,只有明朝最忠实的朝贡国朝鲜和琉球能够突破这个限制。

  朝贡使团带着自己国家的特产来天朝贩卖,再把收获的铜钱换成本国缺少的明朝商品,这些商品带回国后又被卖给自己国民。这一来一去获利数倍,难怪朝贡外交会蜕变成朝贡贸易。

  上图_琉球来明朝贡的贸易船

  日本细川氏和大内氏两大家族的朝贡权争之争

  朝贡如此暴利,如果不加以限制一定会扯下最后一块遮羞布,变成赤裸裸的贸易行为。同时也为了减少接待使团产生的财政负担,明朝廷制定了限制朝贡次数的勘合制度。明朝礼部会视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定期向其当局发放“勘合”,只有持有勘合的使团才能得到明朝廷接待,没有勘合的远洋商船不允许停靠港口,更不允许上岸交易。

  嘉靖二年的日本正处在战国时代,国内政权一个接一个轮番上阵。本来日本的朝贡权掌握在足利义持将军手上,在足利义持失势之后细川氏和大内氏两大家族展开了朝贡权争夺战。

  该年大内氏掌握了朝贡勘合,派出了三艘使船前往宁波港口。听说大内氏派出使团之后细川氏不甘人后,而细川氏手中只有一张过期失效的弘治勘合。细川氏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也派出了自己的使团驶向宁波。

  上图_日本细川氏家纹

  上图_日本大内氏家纹

  细川使团知道自己于理不合,于是重金贿赂宁波市舶司大太监赖恩。赖恩收受贿赂之后格外照顾细川使团,虽然细川使团到的比大内使团晚,但是验货却比大内使团早,在欢迎晚宴上赖恩还特意把细川使团的座位放在了大内使团的上坐。

  对于明朝官场,特别是明朝官场上的太监来说,收受贿赂、徇私舞弊本是同举手投足一样的平常事,但是赖恩万万想不到他一的时糊涂竟然惹下了滔天大祸。

  大内使团本意为胜券在握,手持唯一的勘合凭证,又早早来到了宁波港口,但是却打不过细川使团送给赖恩的银子。没有赖恩的配合,细川使团根本见不到圣上,贸易的事就更别提了。投诉当然是不可能投诉,根本就没地方投诉。要么灰头土脸的回到日本,要么拼出去大干一场,大内使团选择了后者。

  上图_明朝的太监

  明朝--宁波争贡事件

  宴会过后,大内使团从明朝兵丁手中抢回了自己船上的兵器,开始袭击细川使团和船队。细川被突然袭击打得蒙头转向,只好抱头鼠窜。大内使团打完细川使团后一不做二不休,一把火烧了宴会大厅。

  虽然有太监赖恩在背后帮助,但是细川使团还是被大内使团打得落花流水。最后细川使团的使节逃到绍兴城,大内使团在要求绍兴交出敌人未果后一路烧杀抢掠,最后竟然夺回船只出海回国。

  明史记载,此次事件明朝损失军官五人,士兵及百姓无数。祸乱造成“浙中大震”,宁波百姓不堪其扰。

  这就是明史上赫赫有名的宁波争贡事件,也叫做争贡之役、明州之乱。本来是为了彰显大国风范,享受权力带来的快感,这一下就让日本两个使团搅和的没了劲头。两波夷人在自己地头火拼不说,还伤我官兵,杀我百姓,嘉靖皇帝的脸往哪里搁?

  上图_嘉靖皇帝,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倭寇之乱的起因

  宁波事件之所以“名垂青史”,并不是因为其跌宕曲折的戏剧性,而是因为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后来延续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倭寇之乱。

  嘉靖、隆庆和万历三朝的倭寇被称作后期倭寇,不同于人们往常印象中的日本海盗倭寇,后期倭寇是主要由中国商人组成的走私集团,其间只有有少部分日本人和朝鲜人受雇参与其中。而这个走私集团,正是嘉靖逼出来的。

  上图_《倭寇图》中的明军形象

  由于宁波争贡事件影响恶劣,朝廷中严行海禁的呼声甚嚣尘上。经过廷臣商讨,礼部奏请“罢市舶”,即关闭宁波市舶司,断绝同日本的往来。

  可是此时日本已经与明朝通关贸易122年,共来往商船十五批。日本对于明朝所产的丝织品、铜器、药材、砂糖、瓷器、书画、漆器、棉布等物品需求巨大,并且已经形成依赖。突然关闭宁波市舶司对日本来说无异于天降横祸。

  与此同时,宁波附近也形成了一支依靠对日贸易生存,力量巨大的商人群体。俗话说断人财路等于杀人父母,明政府一刀切关闭宁波市舶司,两头不讨好。

  一面是日本急需明朝商品,一面是明朝商人急需出口获利。干柴烈火一相遇,走私应运而生。最严重的时候,宁波沿海的豪族、官府、商人互相勾结,由于处在黑色地带,没有官府提供秩序,这些走私团伙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上图_《倭寇图》中的倭寇形象

  这些走私集团风平浪静的时候还好,但只要朝廷一有严行海禁的风声他们就骚扰沿海周边,期望通过制造混乱迫使朝廷放弃查缴走私。

  商人汪直(也有史料记作王直)是当时最大的走私头目,在宁波市舶司关闭前期还曾上书朝廷请求重开海禁。同现在的黑社会团伙一样,只要一家坐大就会秩序井然,群龙无首的结果就是纷乱迭起。汪直集团在被胡宗宪粉碎之后各个走私集团又重开战火,沿海地区又一次变成焦土。而这一切的原点就在嘉靖二年的宁波争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