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行动:巴格达上空80秒,以色列VS伊拉克
1981年6月,以色列发起了“巴比伦行动”(一称“歌剧院行动”,Operation Opera/Operation
Babylon),意在摧毁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的奥斯拉克(Osirak)核反应堆。这场行动虽然让以色列遭到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严厉谴责,但曾被众多军事爱好者视为军事史上的经典故事。
“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伊拉克已经开始发展核计划。到了70年代中期,伊拉克意图从法国与意大利购买核反应堆,但以失败告终,其后几经辗转,才终于成功说服法国政府对伊拉克出售一座研究反应堆和相关实验室。另外,1973年爆发的赎罪日战争结束后,大规模的石油禁运导致国际油价大幅上升,严重影响法国经济,而法国有20%的石油来自伊拉克,当时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为了说服法国当局,提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
”
萨达姆提出的条件包括伊拉克将以当时市场原油价格,在未来10年内每年为法国提供7千万桶原油、伊拉克军方采购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法国军火,以及伊拉克对法国两大汽车品牌提出各5万辆汽车订单等。1975年9月,萨达姆亲自前往巴黎签订合约。1979年,在法国方面技术人员的协助下,伊拉克开始在奥斯拉克附近建造一座40兆瓦的轻水式核反应堆与一座小型试验性质的反应堆。图为以色列政要梅厄夫人,曾担任以色列总理。“
伊拉克的核计划,让以色列极为不安,担心伊拉克会由此成功发展出核武器,对以色列构成威胁。尽管当时的伊拉克已经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并宣称他们只会将核能用于和平用途,且该核反应堆符合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规定,但法国在与伊拉克签署的协议当中同意供应高纯度,武器等级的浓缩铀原料,而伊拉克的核反应堆能生产出可用于制作核武器的钚。对此,以色列开始尝试从外交途径化解核危机。图为以色列政要。”
当时,担任以色列外交部长的摩西·达扬(Moshe
Dayan)先后跟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的官员谈判,但以色列无法证明伊拉克将会把核反应堆用作军事用途。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越来越严峻的现实状况迫使以色列最终下定决心要执行“巴比伦行动”。另外,以色列意外购买到了一批美国产的F-16战斗机,并掌握到了关于周边阿拉伯国家防空系统的重要情报。图最左为以色列政要佩雷斯。“
1980年2月,以色列空军挑选出了12名飞行员,分批前往美国接受F-16训练。同时,以色列的相关情报人员取得了关于伊拉克核反应堆的大量资料,包括高分辨率的卫星照片等。另外,以色列还根据整场行动计划里对现实状况的分析,逐步敲定了行动的各个细节,包括以色列飞机起飞地点、选择炸弹类型等。图左为以色列政要佩雷斯。”
6月,以色列飞行员驾驶着14架战斗机从位于西奈半岛的埃其翁空军基地出发,其中8架F-16执行轰炸任务,6架F-15A担任护航以及轰炸时的“阻绝战斗巡逻”(BARCAP)任务。此外还有两架双座F-15B担任无线电通讯中继站的工作。这批飞机分成前后3批,以离地只有数十米高的低空飞行。当天大约两小时后,飞机进入伊拉克领空,先后分两波轰炸核反应堆。图为德国前总理于1985年前来访问以色列。
以色列飞机总共投下16枚炸弹,成功摧毁了目标,伊拉克核反应堆被炸得严重损毁,同时还有10名伊拉克军人和1名法国技术人员死亡。1984年,法国退出了伊拉克的核重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