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
“曲沃代翼”是什么事件?为什么说这是晋国历史的转折点?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起晋国,我们总是悲叹如若晋国没有走向分裂,又何至于会让地处西陲的秦国崛起,随即东出。或许,我们还会想到血洗桓庄之族的那个夜晚,还会想到晋文公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初心不变,最终登上了晋国君位。
这一切,其实都离不开“曲沃代翼”这个晋国历史的一大转折点,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大家跟随笔者,一起看下去。
公元前1042年,年幼的周成王在与弟弟王子虞嬉戏中,接到了前线战报——周公旦率军攻灭古唐国,周成王便开了一个玩笑,闹出了“桐叶封弟”的典故,王子虞因而被封在了唐地,所以,王子虞又被称之为唐叔虞。
经过了几代人的筚路蓝缕,唐叔虞受封的唐国,更改国号为晋国,国力也从一开始的方圆百里的小诸侯国,一跃成为了领土广袤的强大诸侯。到了西周末年,晋国已然成为了崤山以东首屈一指的强国,在周幽王被杀,周平王即位之后,晋国国君晋文侯更是力主护送平王东迁,被周平王委以重任,后来,晋文侯又伐灭虢国,擒杀了周携王,结束了平王东迁以来“两王并立”的局面,立下赫赫战功,受到了周平王的倚重。从此之后,晋国便成为了周王室维持王权的重要工具。
晋文侯死后,晋昭侯将自己的叔叔,也就是晋文侯的弟弟姬成师分封在曲沃之地,所以姬成师又被称之为“曲沃桓叔”。
在当时,晋国的国都是翼城,不论是城市的规模,还是未来的发展前景,翼城都比不上曲沃,这次的分封已然破坏了周礼,这就为晋国此后的内乱埋下了伏笔。
没过几年,晋昭侯被大臣所杀,曲沃桓叔正要前往翼城即位之时,翼城百姓群起而攻之,阻止了曲沃桓叔的即位,改立晋昭侯之子为君,史称晋孝侯。
从公元前732年,曲沃庄伯公然向晋孝侯发难,到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俘杀了晋侯缗,并且将翼城的宗室重宝贿赂周僖王,这才换来了周王室对曲沃小宗的承认,曲沃武公正式成为了晋国国君。在这期间曲沃小宗两位君王——曲沃桓叔、曲沃庄公郁郁而亡,翼城大宗五位君王因此而死,一位君王出逃,死在了异国他乡,晋国经此一役,元气大伤,而且这场灾难的影响并未结束。
在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的桓庄之族在曲沃武公的论功行赏中,尝到了甜头,随之而来的是曲沃武公尚未整肃晋国内政之时便撒手人寰,年轻的晋献公即位。
桓庄之族见晋献公年轻,便又打起了另立新君,再来一次“曲沃代翼”的想法,希望能够得到更高的地位与封赏。晋献公虽然年轻,但是在处理这种事情上却没有任何的犹豫,在大臣的建议下,晋献公以筑城为名,将桓庄之族集结,并且一举歼灭,除了极少数与晋国公室关系匪浅的桓庄之族支脉,其他的桓庄之族皆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后来,晋献公又因为宠信骊姬,引发了骊姬之乱,晋国险些走向灭亡。
到了晋文公在位的时候,晋国公族因此此前的几次动乱,已经无力辅佐君王。在那个天下各国皆是依仗公族辅政的年代里,晋国形成了“晋无公族”的尴尬局面,为了保证晋国的发展,晋文公提拔功臣,“作三军设六卿”,渐渐形成了“六卿制度”,六大卿族从此取代了晋国公族,开始辅政晋君施政,这个制度最后导致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三家分晋”。
所以说,晋国历史发生转折就是在“曲沃代翼”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