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唐代诗人史青五步写成一首诗,却鲜有人知

  史青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七步成诗”这个故事几乎人人皆知。

  曹植曹丕是一对亲兄弟,后来,曹丕当上了皇帝,猜忌曹植。

  据说,有一天,在大殿上,曹丕命曹植七步内写出一首诗来,否则,就要治他的罪。

  亲生兄弟,如今却不复往日情义,百感交集下的曹植缓缓吟出了一首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语既出,让曹丕备感惭愧,既佩服曹植的才思敏捷,又对自己兄弟相争的愧疚。

  从此,“七步成诗”成了赞人才思敏捷的成语。曹植七步成诗,可唐代有个人却不服,这个叫史青。

  史青是唐代人,小时候就特别聪明,记忆力特别好。开元初年,他上书自荐说:曹植七步写成一首诗,我五步就能做到。

  唐玄宗看到后,就十分惊奇,忙叫宰相把这个人找来了。看到这里,为什么隐娘有一种浓浓的炒作意味,关键,这唐玄宗也吃这一套呀!

  唐玄宗召来了史青,命他作诗,大殿上的群臣都想着:完了,这小子要倒霉了。

  史青却淡定的说:请出题。唐玄宗就说:以《除夕》为题吧!

  史青不假思索,冲口而出: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摧。

  风光人不觉,已入后园梅。

  诗人用一“催”、一“逐”、一“改”、一“摧”,形象地阐明了时光如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使人顿生珍惜时间、活在当下之感慨。

  唐玄宗一听,确是好诗,感慨:哎呀,真是个人才呀。史青也是走运的很,爱才的唐玄宗当即授予他左监内将军之职。

  写了一首诗,找了个官作,还面见了皇帝。搁到现在,妥妥的网红呀。这一场行为,颇似一场炒作,可炒作背后,还得史青真有才呀!

  史青不服曹植。可是,柳公权和寇准不服史表的“五步诗”。

  柳公权有“三步诗”,即走出三步,写成一首诗。

  一次,皇上对随驾未央官的柳公权说:“我有一件喜事:长期以来,戍边将士的衣服总是不能及时送到,但是今年二月我终于把他们的春季衣服及时送到了。”柳公权闻之,连声恭贺。

  哪知皇上心情好,兴致也高,说:“单贺未了,卿可贺我以诗。”宫女太监们更是要讨皇上欢心,一起连声催促柳公权。

  柳公权不慌不忙,三步之内,应声成诗:

  去岁虽无战,今年未得归。

  皇恩何以报,春日得春衣。

  到了宋代,寇准创造了纪录:他三岁时三步写成一首诗。

  寇准自幼聪颖过人,一天其父宴客,酒过三巡有客提议:“闻令郎善诗,何不即席吟哦一首以助酒兴﹖”寇准之父也不推辞,只是说:“犬儿献丑,求还诸位方家赐教也。”

  其时寇准只有7岁,他毕恭毕敬地说:“请出题。”客人说:“此地离华山不远,

  你就以华山为题吟咏一首《华山》,如何﹖”小寇准果然了得,他在众宾客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两步,刚迈出第三步,便兴高采烈地说:“诸位见笑,有了!”于是,一首五言绝句脱口而出。诗云: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举座闻之,交口称赞。此诗描写华山的高峻,人在顶峰,群山白云都在脚下,顶天立地,气象万千。诗的语言简单通俗,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修饰,但是,却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华山的高与不凡气势。

  寇准3岁就能写出这种诗,真是少年可畏。关于寇准的“三步诗”故事,可能有不确证之处。而史青的“五步诗”是记录在《全唐诗》中的。

  不论是“七步诗”、“五步诗”还是“三步诗”,都是才思敏捷的象征。这种固然可夸,但是,像杜甫、贾岛那种“字斟句酌”的推敲之法,也值得我们学习。

  曹植、寇准的天赋难得,若天赋不足,学习杜甫、贾岛的苦学之法,亦未为不可。

  读了这三首诗,你觉得哪首诗写得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