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病已:唯一即位前坐过牢的皇帝
他就是汉宣帝刘询(前91-前49年),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和第二位皇后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刘据和史良娣的孙子,史皇孙刘进和妾王翁须的儿子。巫蛊之祸家人蒙难,襁褓中的他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流落民间,直到武帝下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前74年昌邑王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18岁。在位25年,励精图治,功绩显着(如使匈奴归顺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等),国家出现“宣帝中兴”。去世后庙号为中宗,谥号孝宣皇帝。
刘病已刚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因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人诬陷太子;刘据起兵失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刘据的妻妾和3子1女皆死;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系郡邸狱。
巫蛊之祸案发以后,邴吉被调到京城任廷尉监,负责处理废太子刘据一案。邴吉知道太子是被诬陷的,故怜悯刘询这个无辜的婴儿,便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里哺育皇曾孙。
后元二年武帝患病,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武帝便派遣使者,命令将监狱中人一律处死。使者夜晚到来,邴吉紧闭大门,说:“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邴吉大义凛然,以大无畏的气概拒不执行皇帝的旨意。到了天亮,使者无奈回去回复;武帝此时也清醒了,说:“天使之也。”于是大赦天下,皇曾孙刘病已得救。邴吉于是将刘病已送到其祖母史良娣家里。
后武帝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少年刘病已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了解风土人情。
皇曾孙虽然被武帝下令召回宫中抚养,但他更喜欢跑到宫外远游。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盐池一带,尤喜欢跑到长安郊外杜县、鄠县一带,光顾两县之间的下杜城(他死后也埋在这里)。他从这些市井的游嬉当中深切体会了民间疾苦,也获得了不少社会经验,诸如辨别百姓当中的奸邪之辈、察查吏治之道的得失。
《汉书·宣帝纪》里说他有“异相”,遍身上下甚至脚底都长着长毛(大概像欧美白种人一样,从科学角度说这是雄性激素比较发达的一种表现),住在长安城南尚冠里时,卧过的地方不时有光明散发出来。他每次到饼店去买饼,被他光顾过的店子立刻变得生意火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可能是他登基后才出现的说法,民间有人把他描绘成一位能给生意人带来好运的财神爷。
掖庭令张贺原是刘据部下,对刘病已极好,自己出钱供他读书,“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在刘病已长大后,张贺“称誉皇曾孙,欲妻以女。其弟安世怒曰:‘曾孙乃衞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于是贺止。”张贺又为他迎娶掖庭暴室属官许广汉女儿许平君为妻。
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两件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上一些不“听话”的石头,居然不消停,在山上像动物一样走来走去。对这事许多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园是汉皇家林园,一般人进不去。但元凤三年正月的一天,管理园林的官员竟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更神奇的是,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为什么上林里发现有虫食文?鲁地有一小官眭弘把他猜测的结果向昭帝上书。他说:“陛下,现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大汉昭示,当有匹夫为天子;枯柳复生,意指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我大汉承尧之后,有传国之运,现天降昭示,当求天下贤人以禅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顺天命!”
眭弘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异姓可以受命的理论家。且这个眭弘也是一敢说敢做之人,他立即把自已的理论结合出现的异象向皇帝进言。可汉家天子怎么可能仅凭泰山、上林两个小小的灵异事件,就把大汉天下拱手让于他人?昭帝下令,“弘妖言惑从,诛之”。但5年之后,虫食文应验了。
孝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崩,无嗣。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所以只做了27天皇帝就被废黜。之后,光禄大夫、给事中邴吉建议,把流落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迎入宫中,入继大统。这时,在武帝后代中已没有更多选择余地,邴吉又极力赞扬这位18岁的皇孙“通经术,有美才,行安节和”。大臣会议同意了他的提议。7月,霍光奏议让刘病已即位;随后派宗正刘德驾车到长安尚冠里迎接他,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他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由于汉宣帝幼年遭遇变故,长期生活在民间,因此对百姓疾苦和吏治得失有所了解,这对他的施政有直接影响。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贤能,贤相循吏辈出。他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并重视吏治,认为治国之道应以“霸道”、“王道”杂治,反对专任儒术。在对外关系上,本始二年(前72年)曾联合乌孙大击匈奴;后趁匈奴内部分裂之机,与呼韩邪单于建立友好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神爵元年(前61年)击败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神爵二年(前60年),在乌垒城设立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郭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汉宣帝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为中华民族的中兴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位期间,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吏称其职,民安其业”,史称“宣帝中兴”。还有史家说,宣帝统治时期才是汉朝武力最强盛、经济最繁荣的一段时期。在以制定庙号、谥号极其严格着称的西汉历史上,中宗宣帝刘询是4位拥有正式庙号的皇帝之一(另3位是太祖高帝刘邦、太宗文帝刘恒、世宗武帝刘彻,皆是一代英主),可见其功德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