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皇帝中的大孝子:汉文帝刘恒为母亲尝汤药

  刘恒被封为代王的时候,和他一直一样不受刘邦宠爱的母亲薄姬一起到远离朝廷的边疆之地生活,所幸刘恒有贤良淑德母亲和有大义且明智的舅舅在一旁从小教导,他便从小养成了节俭的品性和宽厚仁德的性情,不仅如此还很谋略,为人谨慎乖巧,受到大家喜爱,只是形势所迫一直很低调。

  在公元前180年,刘恒被请入宫中拥立为帝王的时候,刘恒还是带着满脸质疑接受的这个突如其来的大礼。虽然一开始认为这是个陷阱,还召集许多大臣商讨此事,但是没有得出结论,最后还是利用占卜来决定结论,占卜的结果是一个大吉之象,于是刘恒便带着亲信前往长安。

  虽然这样刘恒还是没有放轻戒备,一路上小心翼翼,直至登上皇位,开始他的一番治理。

  在历史上刘恒与他的儿子刘启一同开创了文景之治,所以可以看出刘恒的所作的贡献之大。可能一开始为了巩固权势不太容易,但是刘恒在位期间改革的策略不仅使朝堂的奢靡之风减轻还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刘恒生性节俭,不仅生活上不浪费还一直穿着朴素,由此可见刘恒十分体谅百姓艰苦的生活,不仅减轻徭役和征税,还颁布了“赐老法”来照顾孤寡老人。正是这样从小到大的事情,刘恒都亲自处理,还十分的谨慎。最后还因为匈奴问题劳心劳力导致刘恒落下病疾,一直反反复复,最后英年早逝,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病逝,一代英明的帝王就这样消逝。

  汉文帝刘恒为母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讲述的是刘恒守孝,行孝的故事,被收录在《二十四孝》中。

  引原文: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四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长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刘恒为汉高祖的第四个儿子,时候来的汉文帝,而当时刘恒被刘邦封为代王,在代国生活,而刘恒的生母薄妃一直不被刘邦宠爱,常年不被接见,因此刘邦允许薄妃出宫在刘恒所在之处生活,为代王太后。

  刘恒对他的母亲向来很孝顺,一直以传统孝礼待之,从来不怠慢。有一次刘恒的母亲忽生重病,刘恒很是着急,亲自每天在其母亲床头照顾她,丝毫不敢怠慢。但是没想到他母亲这一病卧床不起数年,这期间刘恒不仅每天为母亲熬药并且每天都守护在母亲身边,贴心照顾,不敢有差池。

  刘恒每天都是看到他母亲睡着了,才在旁边小憩一会,只要母亲稍有动静便会惊醒。其母见刘恒这样劳累很是心疼,但是刘恒去不以为然。还是细心照顾着母亲,毫无怨言,每次熬好药给母亲喝之前都会先喝一下,怕母亲苦着了和被烫到,感觉差不多才会让母亲喝。

  于是这件事情被大家广为流传,还有诗歌称颂刘恒为孝子。后世人称刘恒为人们学习孝道的楷模,为了纪念他的伟业和孝道便将此事收录为二十四孝的故事。

  汉文帝刘恒后面的皇帝是景帝吗

  汉文帝刘恒是西汉的第五代皇帝,在《美人心计》这一电视连续剧中,将西汉的这一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很清晰地表现了出来。在中国的这种封建统治里,随着时间和季节一起更替的是朝代的兴衰。在每一朝代,统治者代代相传,以家族为世袭依据,父传子,子继父,像树叶的脉络一样,再清晰不过。刘恒后面的皇帝是刘启。

  汉景帝刘启是西汉的第六代皇帝,他的母亲就是《美人心计》的主人公窦氏窦漪房。刘启的爷爷是汉高祖刘邦,父亲是汉文帝刘恒。在汉文帝成为汉武帝以前,他只是代国的代王,谁能想到后来他就成了皇帝。和父亲汉文帝的奋斗历程类似,汉景帝刘启最初也是一个不起眼的孩子,不像他的儿子汉武帝那样,生来就是为做皇帝而来。刘启在刘恒的众多子女里面,只能排在中间位置,立太子什么的根本没想到他。不过,后来也不知怎么的,排在他前面的几个孩子都死了,原因不一,然后就轮到汉景帝刘启了。或许,这原本就是一场大阴谋也未可知。

  还好,这个晚成的皇帝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作为刘恒后面的皇帝,刘启虽然只在位了短短十六年,但是他为西汉的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刘启在位期间,重视工农业发展,将“文景之治”推向了高潮。并且,他还通过推行“削藩策”,削弱了诸侯的力量,平定了七国之乱。这些都为他的儿子汉武帝开启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