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秦惠文王的实力怎么样?跟亚历山大相比谁厉害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如果亚历山大大帝进攻秦国的话会怎样?秦惠文王会用实力教他做人。

  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人力捧的一名超级帝王,能与之相比的也就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大帝以及沙俄王朝的彼得一世大帝齐名的帝王;亚历山大大帝出生于小小的马其顿王国,虽然自幼就展现了其天才般的指挥才能,但却并不受父亲腓力二世的喜爱,甚至被腓力二世给赶走了。

  在腓力二世遇刺身亡后,亚历山大大帝继承了马其顿王国的皇位;在巩固政权之后,亚历山大大帝将剑锋直指希腊诸城邦,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亚历山大就稳固了他在希腊的地位,并且给予了所有反对他的人一个下马威,此后他东征时,他的后方只发生过一次有规模的骚乱。

  此后看似弱小的马其顿王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的率领下,向强盛一时的波斯帝国宣战,并连战连捷;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国灭亡。但此时的亚历山大大帝面临两个选择,第一是挥军东北,这样将会与华夏的秦朝交锋;第二是挥兵东南,进攻印度。

  亚历山大大帝派遣了多支先锋探路队伍,由于道路的阻碍,亚历山大大帝最终选择了进攻印度,并彻底打败了印度。但是无数人对亚历山大大帝如果挥兵东北,并最终与秦国交锋的话,结果会如何?现在来做一下推断吧。

  公元前330年,秦国正处于秦惠文王统治时期,秦惠文王于公元前337年至公元前311年在位;而且此时的秦国,已经经过“商鞅变法”后,实力大为增强,整个国家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那如果在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军队与秦惠文王的秦国交锋,会出现什么样的事呢?先看看当时秦国可能有哪些人才吧;首先,樗里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因足智多谋,绰号“智囊”,被后世堪舆家尊之为“樗里先师”。樗里疾擅长外交、军事。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

  公孙衍有犀首之称,与张仪一样,公孙衍也是魏国人。于公元前333年在秦,商鞅死后,公孙衍被秦惠文王任命为大良造,积极谋划,向魏国发起攻击。此时的魏国既缺精兵,又缺良将,根本抵挡不住秦国的强大攻势,只好割地求和。河西是秦国通向中原的门户;对于秦国来说,只有占据河西之地,才有可能走向中原,公孙衍当然明白河西之地的战略地位。

  魏国被迫割阴晋与秦国修好,秦国东进中原的一颗钉子被拔除了。秦惠王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即把“阴晋”这个魏国意味的名字,改为了带有秦国色彩的“宁秦”。此后,公孙衍再度率军进攻河西要塞,俘虏魏国主将龙贾,斩首八万。经此一役,秦国已实际占据了河西之地。魏惠王便顺水推舟,把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向秦国求和。

  而司马错就更强了,司马错是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学属纵横家,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之地。

  魏章本为魏国人,后投奔秦国,与张仪一同侍奉秦惠文王;前313年,楚怀王派屈匄等三名大夫联合齐国夺取了秦国的曲沃,继而包围于中;后来还是张仪前去楚国,以计蒙蔽楚怀王,并离间了楚国和齐国的联盟;秦国缓过来后,于公元前312年,得樗里疾之助,大败楚军于丹阳,俘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夺取了汉中之地。也算是当时名将了。

  当然,秦惠文王麾下远远不止这些人;而亚历山大大帝麾下,则并没有记载有多少名将,一直都是亚历山大大帝在前线亲自指挥,而且还是使用老旧的步兵方阵战术,或许马其顿方阵对于还处于野蛮时代的欧洲人而言,是极为先进的军事战术;但是对于各种名家层出不穷的华夏而言,方阵战术却是早已被淘汰。

  面对几乎无懈可击的秦弩连射,密集的步兵方阵简直就是被屠宰的羔羊;很多人喜欢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疆域来说亚历山大帝国有多么强大,可是要知道,他征服的基本上都是地广人稀贫穷落后的地区,可以毫不客气的说,亚历山大帝国除了领土比秦国大以外,无论是军事素养还是整体国力,亚历山大帝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

  秦惠文王会用他的虎狼之师,教亚历山大大帝,什么才叫战争;而且更直接的后果就是,秦国会知道天下除了山东六国外,原来在遥远的西方,也有广袤的土地,在暂时东进受阻的情况下,秦国会选择向西扩展疆土;但秦国扩张的极限在在哪?不得而知,未来历史的走向,也未可知;可以说,亚历山大的选择,拯救了他刚刚建立的庞大帝国。